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明 察
[明]冯梦龙
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贤奸,有不灼然乎?盖非明不能察,非察不显明。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单县有田作,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杀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杀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
张昺以进士知铅山县。有卖薪者,性嗜鳝。一日自市归,饥甚,妻烹鳝以进,恣之,腹痛而死。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械系逾年,公始至,阅其牍,疑中鳝毒。召渔者捕鳝得数百斤,悉置水瓮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数之得七。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因出死囚与食,才下咽,便称腹痛,俄仆地死。妇冤遂白。
  《神政记》载此事,谓公受神教而然,说颇诞。察狱者自宜留心,何待取决于冥冥哉!
——《智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人之忠贤奸,有不灼然乎倭:奸诈、奸邪
B.鱼汤米饭,自荆林度:经过、路过
C.之,无他故鞫:审问、审讯

20080801

D.阅其,疑中鳝毒牍:医药书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明察”之方法的一组是(  )
① 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   ② 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③ 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 ④ 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⑤ 察狱者自宜留心 ⑥ 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农夫就死了。妇人的公婆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屈打成招,被处决后,上天很久没有下雨。
B.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数年后才回家,妻子杀了老母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于是公婆向太守告发儿媳妇。姚公审查之后,才使冤狱昭雪。
C.张昺任职铅山县时,曾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大吃鳝鱼后腹痛而死;保长说是卖柴人的妻子毒死丈夫。张昺受神仙指引很快破了案。
D.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4分)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3分)
(3)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28 01:29: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福二年,始赠太师。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自干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①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康定元年,予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②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不泯者,不系乎画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节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庄宗:指唐庄宗李存勖。②末帝:指梁末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以馋不见   信:信任
B.不知书,其语   质:质朴
C.窃有善恶恶之志   善:褒扬
D.盖其慕之至焉耳   希:稀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勇将多矣/一犬坐于前 B.予节度判官来此/勇气闻于诸侯
C.颇多旧史/辞楼下殿,辇来秦 D.不系乎画存不存也/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智勇”的一组是
①晋人独畏彦章 ②屡困庄宗于河上    ③独公奋然自必
④不知书,其语质   ⑤及破南城,果三日    ⑥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
A. 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国末年,奸臣赵岩执掌国事,王彦章等大臣老将因为受他人的诋毁而愤怒,产生 了懈怠之心,导致河北之地尽失。
B.作者编撰《五代书》的时候,对王彦章的事迹感触颇深,想把他的传记写得完备一 些,可惜史料残缺,不能如愿。
C.作者从王彦章之孙处得到王氏家传,从中掌握了许多资料,而这些资料在旧史中没 有,作者通过这些史料对王彦章更加佩服了。
D.作者在铁枪寺看到王彦章磨灭的画像后,虽然让人进行了修复,但他认为,王彦章 义勇忠信的精神才是他“不泯”的根本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 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
(2)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①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正直)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②,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③,辅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直;闲适者,思澹而辞迂缓。以质直合迂缓,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④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尝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⑤,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①域:水平。②时阙:时政的缺失。③广宸听:使开阔见闻④小通:做官顺利。⑤妍媸:美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合为时而著 合:应当,应该。
B.小穷则以诗相勉 穷:失意,不得志。
C.己尚病,况他人乎 病:生病。
D.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罪:怪罪,谴责。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有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
B.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它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B.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C.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D.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2)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张仆射书

韩愈

⑴九月一日,愈再拜:受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⑵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⑶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于故旧如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维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节气
B.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恕
C.执事之于故旧如此 厚:厚实
D.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哀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员私人书信的统称。
B.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章是对张仆射的敬称。
C.申: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申时”,介于“未时”与“酉时”之间。
D.伏维:表示伏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⑵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
【小题4】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应当如何对待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