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列句子。(共8分)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3 04:4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称     称:相当、相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今圣贤相逢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C.言虽多而不要其中D.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 )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括号的虚词是
A.而B.乃C.且D.则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州新学由李侯倡议并设计建造。
B.太平州的旺族出钱建造了李侯官府。
C.太平新学有田地和器具供学者劳动。
D.李侯因治理太平有功被当地人感念。
【小题3】第②段从“为吏者”写到“为士者”,分析其用意。
【小题4】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这是圣人之道流传、百家之说形成、读书人彼此称颂的原因。
B.就这是用来流传圣人之道、兴盛百家之说、让读书人争辩的方法。
C.就这是圣人之道离散、百家之说兴盛、读书人争辩不止的原因。
D.就这是散播圣人之道、形成百家之说、使读书人互相颂扬的方法。
【小题5】第③段作者就兴建州学的目的表达了观点,对此作评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少许,少量,少部分
B.而闻者彰:清楚
C.声非加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D.而江河绝:横渡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假舟楫者,非能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食埃土,饮黄泉
B.范增数项王
C.用心
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同的一项是 (   )
A.积土成山,风雨兴
B.然力足以至
C.积水成渊,蛟龙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小题4】下列各句中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一文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的作品,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选文的第一段从学习的作用方面来谈,强调了“善假于物”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利用外物可以极大提高做事的功效。
C.选文的第二段讲学习方法,指出学习应该专一,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可积累在学习中意义不大。
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槐堂铭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而其可必也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其可必也矣 审:明白
B.盖手植三槐于庭   尝:尝试
C.今夫物于人 寓:寄放
D.以其家   世:继承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松柏生山林
汉、周之际
B.贯四时、阅千岁不改者
见其子懿敏公
C.吾以所见所闻考
王城
D.已而子魏国文正公
子孙之多贤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B.厚施而不食其报
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却没有得到福报
C.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兴起
D.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晋公一家的才德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②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槐堂”因兵部侍郎晋国王公在庭院里手植三棵槐树而得名。
B.晋国王公的儿子魏国文正公官至宰相,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C.晋国王公仁爱厚施,其子孙多贤,证明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
D.魏公的儿子懿敏公崇尚道德又善诗文,传承了其家良好的家风。
【小题6】苏轼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意思是关于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上述选文或阅读积累简述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狱中上母书(明)

夏完淳

①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②痛自严君,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③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④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⑤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

⑥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⑦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敞屣。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释:①对父亲的敬称。②作者的嫡母盛氏。③作者生母陆氏。④张游,明末文学家,复社的领袖。⑤夏完淳外甥。⑥典故,比喻绝嗣。⑦典故,比喻甥舅之情谊。
【小题1】题目中的“书”为“信”之意,高二我们曾经学过贾平凹的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痛自严君见(____________)
(2)本复见天日(____________)
(3)贤孝著(____________)
(4)为气所激(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为人所诟笑”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以淳为念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我呼人D.何辞为
【小题4】下列选项与“何以为生”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沛公安在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D.盛以锦囊
【小题5】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1)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2)门祚衰薄,终鲜兄弟。
【小题6】本文是作者在狱中写给其生母及嫡母的绝笔信,笔墨所至,感情充沛。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从一个角度谈谈本文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