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少许,少量,少部分
B.而闻者彰:清楚
C.声非加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D.而江河绝:横渡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假舟楫者,非能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食埃土,饮黄泉
B.范增数项王
C.用心
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同的一项是 (   )
A.积土成山,风雨兴
B.然力足以至
C.积水成渊,蛟龙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小题4】下列各句中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一文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的作品,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选文的第一段从学习的作用方面来谈,强调了“善假于物”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利用外物可以极大提高做事的功效。
C.选文的第二段讲学习方法,指出学习应该专一,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可积累在学习中意义不大。
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7 02:30: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左仲甫事
张惠言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嘉庆四年十二月,霍丘有吴生在京师,为余说如此。
余同年友仁和汤吉士金钊告余曰:“往岁北来,道凤、颍间,往往询其民人繇俗。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曰:‘霍丘左耶能为河南省治狱。’吾不识左君何如人也。”余曰:“吾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非有超绝不可及之才,特以其忠诚悱愉之心,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治效遂如此。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以吾观左君,迂阔人也,如其才,如其才!”
左君名辅,字仲甫,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初为南陵,调霍丘。嘉庆三年,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落职。入见,仍用知县。未补,又坐征霍丘钱粮不如期,落职。巡抚为请,天子知其名,特许补合肥县云。吴生,名书常,亦笃实君子人也。
(选自《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笑而受之,以酒食劳:劳烦
B.我资米若于百姓薪:获取钱财
C.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者节:节制
D.征南陵钱粮不如期坐:因……而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推所学古者而施之冰,水为之,而寒
B.是我妄取无穷期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C.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然而不王,未之有也
D.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是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中,百姓称呼左仲甫为“耶”,“耶”是主人得意思,这称呼表达来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作者称其为“君”,流露了作者对左君的尊重。
B.左仲甫善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南陵、霍丘一带,亳州的百姓也希望他来治理,而且在凤阳、颍川一带依旧能感受到那样的影响。
C.左仲甫治理霍丘,受到百姓的欢迎。在获得丰收以后,大家带着食物来感谢左仲甫,他也欣然接受了大家馈赠的食物。
D.张惠言通过文章塑造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在对左仲甫赞不绝口的同时,流露了“以儒者治天下”的政治心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⑵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捕蛇者说 (唐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今吾为之十二年 嗣:继承
吾恂恂起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B.君将哀而之乎? 生:使......活下去
往往而死者 往往:常常
C.退而甘其土之有 食:喂养
则弛而卧 然:......的样子
D.竭其庐之 入:进入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旦旦:天天
【小题2】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捕蛇者说》的“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文体,它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叙事。议论叙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人”是避讳了“李世民”的“民”字。帝制时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不可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不得直书其名,应该以别的字相替代。
C.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王安石、曾巩等。其中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王安石字逸少,号半山。
D.“观人风”,谓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观风就是写实,反映社会,反映时代。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来看,本文开篇写异蛇之异有三,分别为颜色之异,毒性之异,用途之异,又写“岁赋其二”,目的在于突出表现对当政者不顾人民死活而招募捕蛇者的不满。
B.当作者提出“更若役,复若赋”的时候,蒋氏“大戚”,而前文只是“貌若甚戚”;到后来提到悍吏横行时,蒋氏见到自己的蛇还在,就高兴地躺下了。由此可见,蒋氏还是喜欢捕蛇这个行业的。
C.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和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其人的刻画也极富特色,既有神态描写,又有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
D.本文叙事开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议,先事后理,先果后因,文风委婉曲折,波澜纵横,脉络清晰,层层递进。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世说新语》第 31 则)
A.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B.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C.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D.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小题5】翻译句子。
(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辱以予 顾:探望
B.自蜀以书至京师予    遗:遗留
C.黎生江陵府司法参军  补:补授官职
D.庸讵止于笑乎  庸讵:难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予之同年友 其为惑终不解矣
B.予知生    师道不传也久矣
C.使生持吾言归 惑不从师
D.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从文言文特殊句式角度看,与“孰有甚于予乎”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
A.孰能无惑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B.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C.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D.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赠序是作者应黎生请求而写。赠序是一种古代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作者劝告黎安二生不要合世同俗,并希望两人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之惑,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
C.本文的文眼即为“迂阔”二字,全文议论紧紧围绕“迂阔”二字展开,表达作者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 的矢志不渝。
D.本文也是作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虽长期受世人嘲笑,也绝不苟合世俗,以至于困顿至今。所以文中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2)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不复有矣    初:人的最初的淳朴的状态
B.然童心胡然而失也 遽:就
C.则文辞不能    达:畅达
D.非笃实生辉光也  笃实:诚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不美名之可丑也 况仆不得已乎
B.亦以护此童心使之勿失焉耳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童心既障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后世者 而君幸赵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保持童心重要性的一组是
①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②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③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 ④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⑤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⑥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①④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童心,然后作者分别用一个判断句和两个假设句来阐明童心的含义。
B.作者用“方其始也”“其长也”和“其久也”三组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式,把理学对童心的侵害揭露出来。
C.作者认为“护此童心”就是要解放个性,保留个性;“障其童心”则是摧残个性,扼杀个性。
D.作者连用十七个“假”字,突出了对复古、模拟的假文学的鄙视和厌恶,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