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共21分)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孙绰、李充等皆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视作
B.当群相送耳举:全
C.求未能得市:集市
D.使人之若是耽:沉迷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女妻烹以待
B.深从伯敦、导所器重后其父误刮去之
C.谢安未仕时亦居便有终之志
D.孙绰、李充等皆文义冠世羲之自为序申其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是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薄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擅长楷书和隶书,但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重。
D.王羲之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他会为了一群自己喜欢的鹅替别人抄一遍《道德经》。
【小题4】下列文句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C.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D.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4 03:27: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摄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 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

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 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B.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C.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 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的一项是(   )
A.“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B.“河”指的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水道,一种水体形式,包括我们说的溪,江,川,水,河 等。文段中是指“黄河”。
C.“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省级行政区,简称“鲁”,省会济南。在本文中是指太行山以东。
D.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使用残暴的方式进行统治,声威传遍天下,以致死后,边远的地方还能 感受到他的余威。
B.秦始皇还从思想上对百姓进行禁锢,焚毁书籍,但该措施不但没有巩固秦朝统治,反而加 速了秦朝的灭亡。
C.作品从出身、才能、财富、军队规模、谋略、武器装备等方面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说明 陈涉的微不足道。
D.强大的秦朝迅速土崩瓦解,引发读者思考。作品也道明了秦朝灭亡根本上还是因为攻守的 形势发生了变化。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奋六世之余(功业)始皇既(死)
B.非于钩戟长铩也(锋利)才能不及中人(普通人)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认为)自以为关中之固(认为)
D.收天下之(兵器)崤函之,自若也(险要的地势)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例: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小题3】下列各句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最后一自然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①《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jué yì指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②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yǎn jiǎn安卧),今应官而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一个季节的最后一月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解:脱去,松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余船以次俱进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B.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家庭,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C.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4分 )  
译文: 
②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3分)  
译文:
(2)简要说明文章第二段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3分)
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九疑山图记

(唐)元结

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疑之,谓之九疑。

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或曰:“若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如山中之往迹,峰洞之名称,为人所传说者,并随方题记,庶几观者易知。时永泰丙午年也。

(注释)①九疑山:及九嶷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②封君:有爵位和封地的人。③表:做标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磊磊然如布棋石者 磊磊:山石众多委积的样子
B.异竹杂华      华:光华,光彩
C.五帝之前,封疆尚    隘:狭窄
D.庶几观者易知  庶几:但愿,希望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望疑之 今急求子
B.远望皆可见   向使予委骨于草莽
C.磊磊然如布棋石 此沛公之参乘樊哙
D.若者 项王默不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九疑山的景观,突出其高峻独特,天下少有。
B.作者认为九疑山可以取代衡山成为南岳,昆仑山可以取代华山成为西岳,因为听说衡山、华山已经被隐者和贵族所占据变成他们的花园了。
C.作者替九疑山画图为文,是替九疑山鸣不平,是替九疑山做宣传。
D.本文语言节奏明快,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小题4】翻译《九疑山图记》中的画线句子。
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