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翻译。(6分)
(1)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9 03:5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4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游者不能穷也好:喜好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名:名称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距院东五里孰能讥之乎?
B.夫夷近,则游者众然力足至焉
C.有怠而欲出险以远,则至
D.有穴窈然,入甚寒此余所得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于是余有叹焉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阐释了“学者”治学的道理。
B.文章第一、二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C.文章第三、四段是议论,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心得体会。
D.文章写作技巧高明,记游是重点,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题5】(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三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选文(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知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选文(二)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鱼虾而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选文(三)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之。金、宋之,俱遣使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其言,曰:“天赐仙翁,以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
(选自《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若合一②太祖深其言
B.①虽舍万殊②使再至
C.①知一死生为虚诞②一世之雄也
D.①及其所既倦②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①不能之于怀喻:明白。
②况短随化修:修为,修养。
B.①正襟坐而问客曰危:危险。
②举匏樽以相属:聚集。
C.①金、宋之,俱遣使召季:先后交接的时候。
②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跌倒
D.①盖血战场,避寇叛域蹀:踩,踏。
②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掌其教   袭:继承。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彭殇为妄作②处机每言欲天下者
B.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重阳一见处机,大
C.①月明星稀,乌鹊飞②鱼虾而糜鹿
D.①天锡仙翁,以朕志②方其破荆州,江陵
【小题4】.对选文(三)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一员。
B.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尽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C.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
D.凭着度牒,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后,元太祖将丘处机所居道观改名为长春宫,并派遣使者慰问丘处机。
【小题5】.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元史▪丘处机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祭妹文

袁 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䀢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暝,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姪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注)①窀穸(zhūn xī):墓穴。②侍者:妾。③旷渺:广远。④原隰(xǐ):平原和低下的地方。⑤周晬(zuì):周岁。⑥阿品:袁枚之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B.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 憬然赴目/
C.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 憬然赴目/
D.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 憬然赴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日,是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古人旧历每月之十五日。农历每月十六称为“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
B.弱冠:古人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C.唐朝进士及第披宫袍,后称中进士为“披宫锦”。
D.稗官:古代官名,供皇帝省览的小官。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小题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亡妹生前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死者生前遭遇不幸,死后葬于异乡的深切伤情,寄托了对亡妹的无限哀思,表现了兄妹间的深情厚意。
B.“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既赞扬了素文的纯洁坚贞,又指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诗书和礼教,写得极为深刻大胆。
C.本文以极其细腻的笔触选取典型的细节,寓情于景,写得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儿时兄妹捉蟋蟀,兄妹比肩读书等
D.本文叙事虽极琐细,但因以时间为序,以悲痛之情为线索,所以文章如珠在线,散而不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
(2)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于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小题1】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市:卖,此指做官
B.东都虽信多才士信:相信
C.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 咨:询问
D.夫南面而听天下听:治理
【小题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若属且皆为所虏
B.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多于南亩之农夫
C.于是以石生为媒于是余有叹焉
D.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韩愈担任河南县令时为送处士温生赴任而写的,联系写作背景和内容,体裁应视之为古代特有的赠序。
B.伯乐的典故曾几次被韩愈引用,可见由于韩愈本人命运的坎坷,对伯乐能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
C.文中运用了比喻,把大夫乌公比作伯乐,把温生比作千里马,极力称颂乌公的知人善用和温生的品德才学。
D.本文表达了作者为朝廷得人而欣幸和为私人失友而惋惜的心情。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2)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3)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