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 ,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宜之歌诗以发其志意诱:引诱
B.乐嬉游而拘检惮:害怕
C.日使之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
D.设诈饰诡以其顽鄙肆:放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后世记诵词章习起②巫医乐师百工
B.①讽之读书以开知觉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若冰霜剥落,生意萧索②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责其检束不知导之以礼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5分)
(2)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3 02:4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货物运输
B.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C.秦伯,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D.失其所与,不 知:同“智”,明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敢烦执事   以:拿
B.将取之   焉:哪里
C.人之力而敝之 因:因为
D.吾还也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等角度阐述了抗击晋国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晋文公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段,回答下列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宪使     升迁
B.周环以花果竹木 种植
C.而诸孙皆发   秀丽
D.以公所命名,之楣间   悬挂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言事忤天子    臣险衅,夙遭闵凶
B.从故居迁县之东门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C.于园中构屋五楹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人方望其大用    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小题3】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土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
(1)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段,完成后面题。(6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弃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①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②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史记·晋世家》)
①虢 guó    ②騺:(马)难起步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且君尝晋君赐矣为:给予
B.朝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C.又欲其西封肆:放肆
D.失其所与:结交,亲附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乏困:疲倦)
B.秦伯说,与郑人(盟:结盟)
C.已而其地约(倍:通“背”,违背)
D.卒与粟,自雍绛(属:接连)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亡郑而有益君四年,晋饥,乞籴
B.夜缒出晋饥秦输粟,秦饥晋倍之
C.微夫人力不及此救灾恤邻,国道也。
D.吾还也。君是恶,其民何罪
【小题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画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之矣  系:附着,随着B.虽舍万殊 趣:同“取”
C.终于尽    期:注定D.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盛大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既倦 ④后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形。其中“畅叙幽情”四个字,为下文抒发感慨埋下了伏笔。
B.第二段写作者触景生情,乐极生悲,感慨于时光易逝,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面对着生与死,发出了痛惜的感慨。
C.第三段作者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荒诞,并点出了写作此文的缘由,发出了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D.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的深远立意。
【小题4】翻译文章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天命人心犹有所系,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与敌俱生,卒能奔败之余,而胜百战之敌。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十年之余,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海陵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为何事也。况望其愤故国之耻,而相率以发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师为金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明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败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以告太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天独启陛下于是年,而又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间尔。天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岂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龙川集卷一》,有删节)
注①偏方:这里指南宋管辖的江南地区。②海陵:指金废帝完颜亮,亦称海陵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窃中国天地之正气也惟:想,认为
B.而精择一人之鸷有谋沈:通“沉”,沉着
C.其废置听:使……听从
D.而又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启:开导
【小题2】【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郁遏久不得骋(因而)B.卒能奔败之余(凭借)
C.其后契丹以甲辰败澶渊(从)D.今驱委庸人(却、竟然)
【小题4】【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3分)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3分)
(3)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3分)
【小题6】请简要概括最后两段中陈亮给宋孝宗的治国建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