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圣人为天下不恃智以防乱恃吾无致乱之道耳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   (节选自《东坡志林》)
【小题2】苏轼在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请说出两个方面。(2分)
【小题3】这段文字阐明了什么道理?(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2-07 10:03: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北山独游记

①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②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笔而记之。

(注释)①抟:聚集。②蔽:断、定。③泚:以笔蘸墨。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也
B.哉
C.矣
D.乎
【小题2】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是
【小题3】下列与第②段划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小题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虚响振动”,巧妙借助心理活动表现山路险峻崎岖。
B.登山过程一波三折,作者身心感受可概括为“倦”“惑”“惧”。
C.作者以亲身经历证明独游更能体会到登临绝顶的得意快然之情。
D.本文以游踪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写景,写出了境界的变化,引人入胜。
【小题5】本文和《游褒禅山记》都是前半部分记游,后半部分议论,但是两文作者从游览中得到的启发略有不同。请比较两文主旨的不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
B.廉颇、赵奢之制其兵 伦:辈,类。
C.以十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无亡矢遗镞之   费:耗费。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五十步笑百步 ②君臣固守窥周室
B.①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②秦有余力而制
C.①则不可同年语矣 ②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D.①践华为城,河为池     ②蒙故业,遗策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立法度,务耕织
C.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
【小题4】下面是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小题2】以下属于烛之武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说服秦王的论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等角度阐述了抗击晋国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晋君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①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注①:伯喈:汉代的蔡邕;茂先:晋代的张华。学识文采均一流。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纯实不欺:欺骗
B.不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其意申:施展
D.召君其制问:询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笃志好礼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①志亦大矣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C.①汉伯喈、晋茂先徒也②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以为君得文忠之学②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B.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C.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D.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警醒自己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本文。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各个朝代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夏称“序”,商称“学”,周代称“庠”。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
C.名讳,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讳发”及文中的“讳修”指的是已经故去的欧阳发和欧阳修。
D.“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太后的死,如“驾崩”“山陵崩”。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庶人死曰“死”。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讲解教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小题6】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