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奸,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修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服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圜阓,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注】①安期、羡门:指已悟道成仙的人。②圜阓(huán huì):市场,商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之左曰漓水署:署名
B.盗遁奸德惠敷施革:(被)扫清
C.非公之,不能以独得鉴:明察
D.既成以,欢极而贺燕:开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合僚吏,登兹以嬉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得闻教
B.若与安期、羡门接物外以其无礼
C.忽如飘浮上腾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D.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赞美訾家洲亭于桂林的灵山秀水中胜景独擅,惋惜其不为人所知,颂扬裴公于惠施德政之余,慧眼独具,建亭于斯,遂使其撮奇得要,景甲桂林。
B.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在对訾家洲亭的景色描绘中,寄寓了自己不遇的慨叹和求荐望举的希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C.本文构思新颖,起始突兀,以表现訾家洲之不凡,然后描写亭景含宏蕴元,变化奇异可谓形容尽致,结尾处层层转深,跌宕多姿。
D.本文的风格雄深雅健,简古峭拔,情感表达含蓄隽永,以贬谪期间个人的全部感情观照山水,又借山水的描摹以传达心境,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意境。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B.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 惟是得之
C.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竟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D.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 惟是得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3分) 
(2)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3分) 
(3)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2-10 05:09: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讙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有是矣  训:斥责
B.况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治理
C.时度力,敝者葺之 相:观察
D.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也哉   愈:更好
【小题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A.之   与   而
B.者   与   其
C.之   所   其
D.者   所   而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官如治家,凡事当如,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
B.管理若对家人侵吞牟利的”侵渔”行为不加禁止,那就会处处受制,祸生儿席。
C.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
D.两则忠告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则有所区别,前者正反说理,后者重在反面论证。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选自《大学·第十一章》)
【注释】絜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毋以事上(    )(2)仁者以财发身(    )
【小题2】为下列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
A. 制伏 B. 战胜 C. 能够 D. 严格限定
(2)畜马乘不察于鸡豚。(    )
A. 查看 B. 觉察 C. 关注 D. 仔细看
【小题3】下列各项的文言句式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是(    )
A.民之父母B.克配上帝C.不与同中国D.灾害并至
【小题4】翻译下列文中划线句: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小题5】《秦誓》中认为做国君的人应该具有的品质是: 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6】根据文意,探究“絜矩之道”的真正内涵。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 (2)与为忘形交者( )
(3)则思厉节操 ( ) (4)若相磋以道,相以德 (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学广闻多   仰视,俯而思
B.夫如是,菊也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贤也吾爱   皆出于此乎?
D.有则必为先生之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小题3】用“/”为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
(2)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小题5】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