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也(规律) ②赂秦耶(全都)
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灭亡) 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力亏秦兵又至矣
B.破灭道也暴秦欲无厌
C.不赂者赂者丧秦攻取之外
D.小获邑,大得城秦之所大欲
【小题3】本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3 03:06: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国以礼,其言不,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点也   与:赞成
B.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直率的样子
C.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
D.其言不   让:谦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一日长乎尔   然秦区区之地
B.千乘国 欲人无惑也难矣
C.国以礼,其言不让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D.含瑟作 毕礼归之
【小题3】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对话的和谐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却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回答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深深地打动了孔子,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良辰、美景、贤人、雅事等方面描写兰亭聚会的盛况,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B.第二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C.文章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表达上多直抒胸臆,极易引起读者共鸣。
D.文句骈散结合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音韵和谐,富于感染力。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翻译句子。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