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野史不可信
野史杂说,多有得之传闻及好事者缘饰,故多失实,虽前辈不能免,而士大夫颇信之。姑摭真宗朝三事于左。
魏泰《东轩录》云:“真宗次澶渊,语寇莱公曰:‘虏骑未退,何人可守天雄军?’公言参知政事王钦若。退即召王于行府,谕以上意,授敕俾行。王未及有言,公遽酌大白饮之,命曰‘上马杯’,且曰:‘参政之,回日即为同列也。’王驰骑入魏,越十一日虏退,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云王公数进疑词于上前,故莱公因事出之。”予案澶渊之役,乃景德元年九月,是时莱公为次相,钦若为参政,闰九月,钦若判天雄,二年四月,罢政。三年,莱公罢相,钦若复知枢密院,至天禧始拜相,距景德凡十四年。
其二事者,沈括《笔谈》云:“向文简拜右仆射,真宗谓学士李昌武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敏中应甚喜。’昌武退朝,往之,门阑悄然。明日再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沈括自注云:“向公拜仆射,年月未曾考于国史,因见中书记,是天禧元年八月,而是年二月王钦若亦加仆射。”予案真宗朝自文简之前拜仆射者六人:吕端、李沆、王旦皆自宰相转,陈尧叟以罢枢密使拜,张齐贤以故相拜,王钦若自枢密使转。及文简转右仆射,与钦若加左仆射同日降制,是时李昌武死四年矣。昌武者,宗谔也。
其三事者,沈括《笔谈》又云:“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礼成,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足其数。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乃谕有司:‘某自有小私带可服,候还京赐可也。’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上顾近侍速易之,遂得尚衣御带。”予案景德元年真宗巡幸西京,大中祥符元年巡幸泰山,四年幸河中,丁晋公皆为行在三司使,未登政府。七年幸亳州,丁晋公始以参知政事从。时辅臣六人,王旦、向敏中为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为枢密使,皆在丁晋公上,丁晋公之下尚有枢密副使马知节,即不与此说合。且既为玉带,而又名“比玉”,尤可笑。魏泰无足论,沈括不应尔也。
(选自南宋洪迈撰《容斋随笔·卷四》,有改动)
【注】①〔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史书相对而言。 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③〔向文简〕即向敏中,文简是其谥号。 ④〔大耐官职〕指有气度,宠辱不动于心。 ⑤〔降制〕颁布制书。皇帝颁布的赦令、任命宰相等的文书,称为“制书”。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故多失实:大抵
B.参政:努力
C.往:看望
D.候还京赐可也:不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野史不足信”的一组是 (3分)( )
①越十一日虏退    ②距景德凡十四年    ③陈尧叟以罢枢密使拜    ④是时李昌武死四年矣    ⑤诏赐辅臣玉带    ⑥丁晋公之下尚有枢密副使马知节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者列举真宗时的三个事例,说明宋代的野史、杂说由于多出于传闻,加上喜欢多事的人加以文饰,难免有失实之处。
B.魏泰撰《东轩笔录》记载,澶渊之役中,寇莱公因王钦若多次在皇上跟前进疑词,就建议真宗让王钦若镇守天雄军。
C.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向文简被授予宋真宗即位以来的首个仆射之职,但是,并没有表现出真宗想象中的高兴。
D.《梦溪笔谈》里称,丁晋公跟随真宗巡幸,接受赏赐时礼让其他七位辅臣,意外得到价值几百万的“比玉”的赏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03 03:5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庵梦忆序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马戒马戒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米长,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愕窒不敢与   接:接近。
B.此果报罹:遭到。
C.甘旨也仇:仇视。
D.不岁月次:排列。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报应,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
B.作者叹息“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说明作者是用泪眼来观梦、察梦、寻梦的。
C.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因此,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
D.全文以议论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和抒情,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实用而又好看。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2)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

同类题2

阅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完成各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房屋
B.距洞百余步,有碑道,其文漫灭   仆:倒
C.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夷:平坦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于是余有叹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C.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D.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只有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同类题3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年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奄便有十年。吁!可悲也已!
(归有光《寒花葬志》)
【小题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室坏不修(破败)B.其制稍异于前(格局)
C.事我而不卒(终结)D.吾妻来归(回家)
【小题2】下面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B.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C.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D.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及饭/目眶盈盈/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小题3】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取的两小段文章,都充分地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选材的特征——选取生活中的家庭琐事。
B.“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寒花陪嫁过来时,才十岁,穿着深绿色的裙子,十分可人。
C.“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不常居”,是常年羁旅在外,没时间回故居。
D.从两则短文看,归有光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封建士大夫。特别是在与寒花的和谐相处中,更见其平易的人格魅力。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逐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名称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小题2】下列加点的“于”字,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小题3】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之地,所以人们根本无法到达。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因事说理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是需要有坚定志向的道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奇零草》自序
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词,求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③。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①张煌言(1620-1664),南明将领,诗人,民族英雄。②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③义熙:晋安帝年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笔墨之不幸也诚:实在B.而丙戌所作矣亡:逃亡
C.年来叹天步之未夷:太平D.求于后世哉知:了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尚得余闲吟咏性情  州司临门,急星火B.又忆可忆者,载诸楮端 实迷途未远
C.思借声诗代年谱   处涸辙犹欢D.岂欲以有韵词    悦亲戚情话
【小题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张煌言“好为诗歌”的一组是(3分)
① 然犹时时窃为之    ② 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③ 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④ 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⑤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⑥ 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十七年中写诗编集遇到多次厄运,接连不断的“亡诗”记录,是诗的不幸,也是诗人的不幸,国家的不幸。
B.作者靠“索”“忆”只得了所有诗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编成诗集,这是因为作者青少年时期酷爱写诗,但诗稿很多都在战火中散失了。
C.作者笔下的杜甫、陶潜等历史人物,都经历了激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他们的志向和情操使作者深受感动。
D.诗集之所以命名为“奇零草”,是因为诗篇散落,已非全貌;还因为集中所收,都是作者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4分)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3分)
 
(3)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