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殷富,金钱无量,财货无赀。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积博其上。游侠相随而行楼下,博上者射朋张,中反两而笑,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如此不报,无以立务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所谓类之而非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敢骄贤,其家无管籥之信,关楗之固。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遂袭②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者至,踹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怨之憯于骨髓,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其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而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③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所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相摩:相互联系。②袭:掩藏。③窜:隐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适:恰好
B.轻斤两以内内:买入
C.民有罪当刑刑:惩治
D.必先卑体弥耳弥:竖起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A.何谓若然而不然B.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今日之事何如知来者之可追
C.以其窜端匿迹D.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种事物既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又分属不同门类而有所区别,因此对它们的本质要仔细辨别探究。
B.虞人遭遇灾难,完全出于偶然因素,所以值得人们同情;而白公胜假仁假义包藏祸心,就令人愤慨。
C.子发的叹息出于真挚的同情,所以赢得了受刑者的帮助;而勾践的卑躬屈膝,也为复仇赢得了机会。
D.文章用狐狸捕捉野雉的事例,意在说明人的虚伪狡诈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因而也更需要留心观察。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3分)
(2)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3分)
【小题5】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所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03 03:58: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是适郢土而首冥山,背道愈远矣。

得风,风不信则花萼不茂,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秋之得雨,雨不信则百谷不实,百谷不实则收成之德废;冬之得寒,寒不信则水土不坚,水土不坚则安静之德废。以天地之灵,气不信四时犹废,而况于人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1)以邑奔鲁,曰:“使子路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子路曰:“彼不臣而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子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2),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

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诚在言外。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莅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取材于《刘子》)

注释:(1)射:人名,小邾国的大臣。(2)衡门:简陋的屋舍。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   发生:萌发滋生
B.使子路我     要:与……约定
C.彼不臣而其言 济:成全
D.鲁之匹夫 匹夫:有勇无谋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欲立行不知立信   得之心寓之酒也
B.春得风     师道不传也久矣
C.君以鼎国   天下笑者
D.子何辱     风雨兴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
草木不生长夏季植物茂盛的规律就会被破坏
B.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鲁侯假意把岑鼎献给齐国来请求结盟
C.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
所以说到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D.以信莅事则正
用诚信的态度处理事情就能公正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②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
【小题5】下面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更适合用作本文的论据?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攻,愿一饮而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卒至屠灭,为天下笑。

材料二:孔子适卫,路出于蒲,会公叔氏以蒲叛卫,蒲人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喟然曰:“昔吾从夫子遇难于匡,又伐树(1)于宋,今遇困于此,与其见夫子仍遇于难,宁我斗死。”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蒲人惧,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乃盟孔子,而出之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乎?”孔子曰:“要我以盟,非义也。”

注释:(1)伐树:孔子与弟子行至宋国,在一棵大树下学习礼仪,有人把树砍倒以驱赶他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际:边,“天际”即天边
B.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通“趋”,往
C.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水而上
D.故不积步 跬:半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行,漫漫而游 耳得之为声
B.醉则更相枕卧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游是乎始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D.不知东方既白 蚓无爪
【小题3】下列有关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漏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B.甲文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C.乙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现了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客”通过赞美英雄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书后记 (清) 袁枚
①书将散,司书者请问其目。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有备参考者。备参考者,数万卷而未足;资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少则漏。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之结构,而木屑竹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持筹,必取证于质剂契约之纷繁,而圭撮毫厘所必争也。二者皆非易易也。
②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一类劳力。二者相较,著作胜矣。且先有著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以故著作者,始于《六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郑、马笺注业已回冗。其徒从而附益之,抨弹踳驳,弥弥滋甚。孔明厌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二人者,一圣贤,一高士也。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考者尽散之。
(《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 ②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③质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 ④圭撮: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⑤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和马融。 ⑥抨弹踳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
【小题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B.尔C.矣D.焉
【小题2】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著作者”和“参考者”对书籍使用方法的主要区别是(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小题3】赏析第①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藏书而散是因为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忍痛割爱。
B.作者认为著作靠虚拟,考据需查核是否属实,都既费心思又耗体力。
C.作者认为有助于著作的书越多越好,有备于参考的书越少越好。
D.作者推崇孔明、渊明的读书方法,因而决定散去有备于参考的书籍。
【小题5】第②段中,作者对著书立说和考据这两种治学方法进行比较,表现了明显的倾向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②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由慧因寺前棹也 发:出发
B.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酌酒:斟酒
C.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   已:而已
D.图中之客十有八人 凡:总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踏芳草旧径出 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B.已殊前度    而耻学
C.别港渺通幽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葬之
D.图净香园者  则或咎欲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惠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C.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小题4】用斜杠“/”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
⑵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