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湜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出众,出众则奇矣。虎豹之文,不得不于犬羊;鸾凤之音,不得不锵于乌鹊;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先之也,乃自然也。必崔嵬然后为岳,必滔天然后为海。明堂之栋,必挠云霓;骊龙之珠,必锢深泉。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学文之初,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其仅自见也,将不胜弊矣。孔子讥身不能者,幸勉而思进之也。
来书所谓浮艳声病之文,耻不为者,虽诚可耻,但虑足下方今不尔,且不能自信其言也。何者?足下举进士,举进士者,有司高张科,每岁聚者试之,其所取乃足下所不为者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足下方伐柯而舍其斧,可乎哉?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今吾子求之矣,是徒涉耻濡足也,宁能自信其言哉?
来书所谓汲汲于立法宁人者,在位者之事,圣人得势所施为也,非诗赋之任也。功既成,泽既流,咏歌记述,光扬之作作焉。圣人不得势,方以文词行于后。今吾子始学未仕,而急其事,亦太早计矣。
凡来书所谓数者,似言之未称,思之或过;其余则皆善矣。既承嘉惠,敢自疏怠!复所为,俟见方尽。湜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不于犬羊炳:鲜艳,明亮
B.何遽称力不能逮:突然
C.有司高张科格:格律
D.复所为聊:姑且,暂且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未自尽其才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B.在位者之事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是徒涉耻濡足也泉涓涓
D.孔子讥身不能者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4分) 

(2)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4分)

【小题4】作者在信中给了李生哪些建议?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0处)(5分)  
天 之 利 下 民 其 仁 至 矣 未 有 美 于 味 而 民 不 知 者 便 于 用 而 民不 由 者 厚 于 生 而 民 不 求 者 然 而 暑 雨 亦 怨 之 祁 寒 亦 怨 之 己 不善 而 祸 及 亦 怨 之 己 不 俭 而 贫 及 亦 怨 之 是 民 事 天 其 不 善 至 矣
皮日休《原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5-15 11:17: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清文选·芋老人传》,有删改)
注①倾盖:指道行相遇,停车靠近交谈,彼此马车的伞盖倾斜相交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人入坐延:邀请
B.书生甲第为相国用:因为
C.厚而遣之资: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显著
【小题2】下列选项中,都能表明芋老人“深明事理”的一组是(  )(3分)
①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②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③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④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⑤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⑥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
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3分)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4分)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贻华亭诸亲友诗序
(明)何良俊
余旅寓留都,故乡诸亲友每有来讯,即讽余南归。尝闻昔人以轩冕为桎梏。夫轩冕者本荣身之具也,然不免于牵曳,由达情任性者视之,其于桎梏等耳。若吴中士,竞营厚产,多者以万计,其次不减数千。故皆受有司绦笼,每一接见病若夏畦,其为桎梏,孰甚于是
余羁旅贫困,有时绝粮,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然士可杀不可辱,纵令饿死,不犹愈于低头就之乎。且良俊譬若笼中之鸟,今幸已解决,宁可自求更处笼中哉。脱去一笼,复入一笼,此自贻伊戚。他日谁复怜之?谁复念之又谁复肯解放之耶?
夫建康旧都,其留守大臣暨诸僚,皆与内庭埒,但事简乏权,颇称闲局。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见良俊颇工笔札,兼善名理,说剑谈兵,考文辨制,下至词曲亦能知其音调,故常下榻待之。又以良俊失意无聊,不欲责以苛礼。良俊性复疏宕,每至,即抵掌谈笔于其坐。诸公亦无牾也。假令亲友强之南归,不知教何此着此其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故聊寄傲以毕余年。古人常寄傲泉石,余乃今寄傲于公卿间,此亦一大奇事也。
吾家子晳,史称其明目秀眉,真素通美,博通群书,善于谈论,率到好狎,遨游人间,大言箕踞,公卿皆下之。时驾柴车,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时人号为通隐。此即秣陵故事。今日良俊适在秣陵,熟知子晳千年之后,复有一云孙似之耶。辄用韵寄怀,以贻同好。 (选自《何翰林集》)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余南归讽:指责
B.见良俊颇笔札工:擅长
C.今日良俊在秣陵适:恰逢
D.以同好贻:赠送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尝闻昔人轩冕为桎梏又良俊失意无聊
B.然不免牵曳即抵掌谈笔其坐
C.留守大臣暨诸僚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
D.他日谁复怜复有一云孙似
【小题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  
(2)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  
【小题4】请根据文意概括作者的品格特点。

同类题4

阅读《阿房宫赋》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钛,用之如泥沙?使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栋,多于机上之工女:行头磷磷,多于在质之乘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续;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养;管张呕亚,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及率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其家 念:顾念
B.使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大 负:承担
C.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 爱:吝惜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小题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 族:类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道:风气
C.炊不暇熟 暇:空闲D.被南越中数州 被:披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患在好为人师    辍耕垄上
B.今其智反不能及    断其喉,尽其肉,
C.召闹取怒乎 不以物喜,不己悲
D.可怪也欤  真无马邪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第二段写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此说明师道之衰,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B.乙文第一段写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直接谢绝。
C.乙文第三段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乙文第三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正确意见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