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湜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出众,出众则奇矣。虎豹之文,不得不于犬羊;鸾凤之音,不得不锵于乌鹊;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先之也,乃自然也。必崔嵬然后为岳,必滔天然后为海。明堂之栋,必挠云霓;骊龙之珠,必锢深泉。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学文之初,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其仅自见也,将不胜弊矣。孔子讥身不能者,幸勉而思进之也。
来书所谓浮艳声病之文,耻不为者,虽诚可耻,但虑足下方今不尔,且不能自信其言也。何者?足下举进士,举进士者,有司高张科,每岁聚者试之,其所取乃足下所不为者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足下方伐柯而舍其斧,可乎哉?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今吾子求之矣,是徒涉耻濡足也,宁能自信其言哉?
来书所谓汲汲于立法宁人者,在位者之事,圣人得势所施为也,非诗赋之任也。功既成,泽既流,咏歌记述,光扬之作作焉。圣人不得势,方以文词行于后。今吾子始学未仕,而急其事,亦太早计矣。
凡来书所谓数者,似言之未称,思之或过;其余则皆善矣。既承嘉惠,敢自疏怠!复所为,俟见方尽。湜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不于犬羊炳:鲜艳,明亮
B.何遽称力不能逮:突然
C.有司高张科格:格律
D.复所为聊:姑且,暂且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未自尽其才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B.在位者之事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是徒涉耻濡足也泉涓涓
D.孔子讥身不能者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4分) 

(2)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4分)

【小题4】作者在信中给了李生哪些建议?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0处)(5分)  
天 之 利 下 民 其 仁 至 矣 未 有 美 于 味 而 民 不 知 者 便 于 用 而 民不 由 者 厚 于 生 而 民 不 求 者 然 而 暑 雨 亦 怨 之 祁 寒 亦 怨 之 己 不善 而 祸 及 亦 怨 之 己 不 俭 而 贫 及 亦 怨 之 是 民 事 天 其 不 善 至 矣
皮日休《原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5-15 11:17: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A.不耻相师
B.养生死无憾
C.庠序之教
D.项伯杀人,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利(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B.南取百越
C.极视听
D.今者有小人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低眉手续续弹
B.吞二周而诸侯 秦无矢遗镞之费
C.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 蚓无爪牙之
D.收天下之 行军用之道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长乐王回深父
B.举酒属客
C.悟言一室之内
D.振长策而御宇内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举”都是考察推举的意思。“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前者侧重被荐举者的品行,后者侧重被荐举者的才华。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文中的“郡县”指郡县的官员,“州司”“牧伯”是指州里的官员。
C.因太子居东宫,故以“东宫”指太子。“洗马”指太子的侍从官,官名全称为“太子洗马”。“除”指免除官职,等待重新任命。
D.李密自称“密”,有自谦之意。把前代蜀国称为“伪朝”,当今晋朝誉为“圣朝”,一贬一褒,表明李密对新朝的忠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作者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作者从年岁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古来稀有,风烛瓦霜,瞬息可灭,表明自己先尽孝后尽忠。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明良①论 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寡矣。官益久,则气②愈。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言,古今之至诚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明良:明君良臣。②气:知耻的精神。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益久,则气愈偷,苟且
B.地益近,则媚亦益工:巧妙,精巧
C.皆圣哲之言危:危险
D.小不,则头抢地而出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一组是
A.①士不知耻,为国大耻②行旅皆欲出于王
B.①而耻已存寡矣②今项庄拔剑舞
C.①教之耻为先②仆口语遭遇此祸
D.①彼心岂真敬畏哉②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题3】(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B.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C.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D.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这样的人很多。
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激发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
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作者认同贾谊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君主应该尊重臣子,这样臣子也会按官吏标准要求自己。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2)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书辙曰属:嘱咐
B.至与钤辖礼 亢:匹敌
C.然终不以为恨:遗憾
D.以水之再至 虞:料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要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杭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
(3)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