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①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③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但恨邻二仲靡:没有
B.求在昔缅:远
C.景行止行:学习、实行
D.至心之尚:尚且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3分)()
①与物多忤     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 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③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5分)
(2)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23 06:3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廉 耻
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诚然,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⑵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⑶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⑷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行己有耻:士者能知耻而有所不为。三代:指夏、商、周。顷:最近。《颜氏家训》: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名作。
【小题1】选文主要论述了廉耻与( )的关系。
【小题2】第⑴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小题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将无羞耻心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B.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到羞耻。
C.齐朝某士夫的教子之法只为求得卿相高位,人格卑鄙。
D.颜之推等阉然媚世者于众昏之日独自清醒,故能无愧。
【小题4】《劝学》在说理方法上与本文第⑶段画线处有明显相似处,请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5】作者认为四维之中“耻尤为要”,你的看法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诚然
B.酾酒临江酾:酒洒于地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这里指洞箫的余音
【小题2】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寄蜉蝣于天地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挟飞仙以遨游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D.①不知东方之既白②目遇之而成色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固一世之雄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