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①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③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但恨邻二仲靡:没有
B.求在昔缅:远
C.景行止行:学习、实行
D.至心之尚:尚且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3分)()
①与物多忤     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 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③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5分)
(2)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23 06:3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 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与之游乎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蕃:繁衍 D.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信:诚实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B.④⑤⑥C.③⑤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故和他“谈儒”。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文畅写文却不述儒道的做法。
C.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就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作者借写序议“儒佛”事,盛赞儒家圣人之道,又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3分)
(2)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3分)
(3)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信:确实,实在
B.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以前,过去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喻:明白,过去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盛大,热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足畅叙幽情②犹不能不之兴怀
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曾不知老将至
C.①当其欣所遇②亦将有感斯文
D.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次②及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小题3】下列各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 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 然后图南,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恶乎 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此小大之也   辩:辩论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勉励
D.而六气之辩   御:驾御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且”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属皆为所虏
A.适南冥也
B.彼奚适也
C.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D.彼恶乎待哉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通过对比,说明“大”和“小”之间是有着质的差别的。
B.第二段先破后立,指出“无所待”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C.文章运用寓言故事来表达观点,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D.选文在表达上叙议结合,借助修辞,文辞变化万端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