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治海阳经年,民归本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州之大姓王氏失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乡里仇家之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床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治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章学问,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府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理。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会甘露降其治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君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
A.钱治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
B.钱治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
C.钱治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 |
D.钱治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的仕途不顺而叹息时,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