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
逢蒙①学射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③而后反。
【注释】①逢蒙:羿的学生和家众,后来叛变,帮助寒浞杀了羿。 ②羿:又称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③乘矢:四支箭。
【小题1】子濯孺子判断“吾生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小题2】孟子认为后羿被学生杀死,不仅学生有罪,后羿作为老师在这件事上也是有责任的。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03 10:3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通“凭”,乘
B.孤舟之嫠妇 泣:哭泣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方其破荆州, 江陵 下:攻占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愀 何为其
B.此非曹孟德诗乎 耳得而为声
C.侣鱼虾友麋鹿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D.寄蜉蝣天地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赤壁赋》是一篇“文赋”,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层层展现出来。
B.“壬戌”是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表示的纪年方法。“既望”是农历的每月十六日,“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C.文中的“明月之诗”“窈窕之章”典出《诗经》;“美人”典出《离骚》,古人常用来作为圣君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在本文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境。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秋江夜色之美,为下文生发感慨作了很好的铺垫。
B.第二段紧承上文,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就是继续描写“泛舟”时的欢快心情;所谓启下,就是通过描写洞箫之悲引出第三段的“客曰”。
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先用我辈凡人感叹人生之短暂和渺小,再用英雄典故抒发人生的虚无和悲观,解释了“托遗响于悲风”的缘由。
D.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人”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表现出他宏大的宇宙意识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加横线词与例句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 ( )
例句:道之不传也久矣!
A.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B.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D.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小题2】下列选项中,哪组加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 )
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B.①犹且从师而问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C.①句读不知,惑之不解②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①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②人死,曰:“非我也,岁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讲了很多从师学习的道理,强调从师之道,要有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等思想,他连用三个对比来批判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择师教子句读,而有惑却耻学于师,作者认为这种小学大遗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D.作者认为士大夫之所以以从师学习为耻辱,其思想根源就是当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社会风气。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瓶已罄:尽
B.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实现
D.出狱装治:管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他故遣之出/景翳翳将入
B.遭戆者道/俨骖騑上路
C.主能言不能行/定内外之分
D.戆者攘臂前曰/刘夙婴疾病
【小题3】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秦曲B.赢粮而
C.三江而带五湖D.园涉以成趣
【小题4】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④⑥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