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
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南面B.三宿而至其下宿:夜
C.则跬步市朝之上跬步:行走出入D.舟车冠盖之冲冲:要害之处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中汴之余浸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与其子孙游剑赀财送其行
C.深可以隐孰能讥之乎D.信其用力多且久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B.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
C.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小题4】(小题4)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2-26 09:31: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李桢《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爱:吝惜
C.族秦者,秦也族:灭族
D.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纾:解除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小题4】翻译李桢《六国论》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译文: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未加标点的句子断句(3分)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小题6】联系课文,指出杜牧、苏洵、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杜牧
苏洵
李桢

同类题2

   阅读《离骚》,完成下列小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修姱以羁兮 好:爱慕、崇尚
B.偭规矩而改 错:缺点、错误
C.宁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D.进不入以尤兮 离:通“罹”,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替余兮/伏清白死直兮
B.哀民生多艰/悔相道不察兮
C.屈心抑志兮/夫孰异道相安
D.吾独穷困此时也/延伫吾将反
【小题3】下列句子全能表现屈原“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一项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信挑拨。群臣妒忌贤才,投机取巧,毫无原则。这些让屈原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心生死意。
B.屈原通过回顾自己的遭遇,表明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将那些无耻小人比作鸷鸟,说明他们过于凶恶伤害他人,终会失道寡助。
D.诗人发挥想象,塑造自我形象,“蕙”“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装饰自己,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精神世界。
E.这两段是屈原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诗人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小题5】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语女:好仁不好学 居:请坐。
B.慎而无礼则 葸:畏惧。
C.鲤而过庭 趋:小步快走。
D.又闻君子之其子也 远:疏远,不偏爱。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恭无礼则劳
A.锲不舍,金石可镂
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言之不详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小题3】下列对上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看来,“好”对于“学”来讲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好”,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害人,也会害己。
B.“礼”是“仁”的基础,只有在德行上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君子,进而成为“仁者”。
C.孔子主张学以致用,因此在学习中要处处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D.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此内心充满了喜悦。
【小题4】把上文画线的句子翻译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斗鸡记
(明)袁宏道
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金氏,隐于掾,爱畜美鸡。一姓蒋氏,隐于商,从燕地归,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粗毛厉嘴,行迟迟,有野鹳状,婆娑可人。群鸡见之,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纵步饮啄如常,玉羽金冠,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侮其小,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气不肯下,便跃然起斗。巨鸡张翅雄视,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不敢轻发。于是各张武勇,且前且后,两两相持,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美鸡自分不能当,即乘来势,从匿巨鸡胯下,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乘其不意,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便怒张扑来,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
余自初观斗至此,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欢喜,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
余正在烦恼间,有童子从东来,停足凝眸,既而抱不平,乃手搏巨鸡,容美鸡恣意数啄,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美鸡乘势蹑其后,直抵其家。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适两书生过,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逮立蔓型号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
余久病,未尝出里许,世间锄强扶弱豪行快举,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逢人便说。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鸡自不能当分:料想
B.美鸡将不堪:经得起,忍受
C.巨鸡失势去遁:逃走
D.美鸡乘势其后蹑:踢,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且前后,两两相持示赵弱怯也
B.不知美鸡置身所作计不量
C.亦得一加巨鸡得复见将军
D.手搏巨鸡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A.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B.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C.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D.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形体、姿态、气势等方面写“巨鸡”与“美鸡”相争斗,形神逼肖,生动有趣。引人人胜。
B.袁麽道曾在朝中任职,但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文章多写身边琐事,情调闲适,诙谐风趣,本文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
C.作者写斗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原本平淡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并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了深刻的主题。
D.本文可认为是一篇纪实性散文,也可认为是一篇寓言式作品,作者借童子之口讥讽两书生的话中暗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0分)
(1)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3分)
(2)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3分)
(3)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赂秦耶 (全都)B.不在战矣 (所以)
C.思先祖父   (他的,他们的)D.有尺寸之地   (才,从而)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   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
D.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
【小题3】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 ②B.② ③C.① ③D.② ④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