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进行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⑤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⑦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⑧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⑨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⑩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A.①/②⑥⑦⑨/③⑤⑧/④⑩B.①⑤⑧/②⑦/③/④⑩/⑥⑨
C.①②⑦⑧/⑥⑨/③⑤/④⑩D.①②⑦/⑥⑨/③⑤⑧/④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1-01-15 03:00: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每题2分)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等到)B.凡再变矣(第二次)
C.大母过余曰(看望)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指代对象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予居于此先妣抚甚厚B.妪每谓余曰 母立于兹  
C.汝姊在吾怀从板外相为应答D.儿寒乎?欲食乎?久不见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jué yì指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yǎn jiǎn安卧),今应官而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之月,天地始肃季:一个季节的最后一月
B.及繁霜夜,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
D.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矣解:理解,了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异时率其意诗章古文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B.往往清丽奇伟,工举业百倍冰,水为之,而寒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随人 余船次俱进
D.能推食与人,尝饥者也《齐谐》,志怪者也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B.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①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4分)
译文:
②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4分 )  
译文:
③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4分)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洎牧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取夷灭。(节选自李祯《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祸焉 速:招致
B.终继五国灭 迁:灭亡
C.牧以谗诛 洎:等到,副词
D.与秦相较 当:应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李牧连却     东诸侯六国也
B.战败取夷灭
C.洎牧谗诛     岂非其暴邪
D.至丹以荆卿计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的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B.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就是苏洵所说的“赂秦”。
C.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 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D.苏洵是在宋王朝面临北方和西夏威胁的形势下发表议论的,要求积极抗敌。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