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车。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论说而世又不能死节者比
B.二十年外书望仆不相师
C.多未闻较秦之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去毕礼归之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1 04:08: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山狼
(清)赵执信
①原山有穴焉,与村墟密。而经路险僻,旧盖人所居也。顷岁,一狼据之。每日暮,则负穴而嗥,林壑响应。村人震悚,久而憎恶之,然莫敢犯。山中鸟兽闻之,以为雄杰也,群往附焉。有黠狐者,善媚,请奉为山之王,群小咸和。狼大喜,声益凶厉。出行山下,窃鸡豚食之。与人值,亦未敢搏噬。黠狐曰:“此去城市才数里,盍往游乎?”狼意蹙缩,内自揣:吾以夜往,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至,则阑入吏舍。吏者海壖人也,所习惟鱼鳖,见狼则大惊,为具酒脯,致礼敬。狼意得甚,恣饮啖。由是数过吏,浸不避昼日。市人或遇之,骇而走,相恐以妖,竞闭其户。士人者从墙上视之曰:“狼也!”语吏不可近。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②有道士,抱奇术,隐深山。闻而造士人曰:“何子之柔也?是将食人。今不除,子与众给其齿牙矣!”曰:“固知之,众不一,无有弓矢网罟,且吏昵之。”道士曰:“吏亦何利?无已,吾助子。”乃为檄文,告诸神。其夕,大雷电夷其穴。狼适未归,归则无所据矣。狐兽尽散,狼窜于野,厌然不复能自奋。暮声凄断,但如鬼而已。村人相与谋,彼已无能为,操梃棓,敛瓦石,将毙之;城市知而争出。道士笑之曰:“属者神殛之也,幸其未食人,贷其命。汝曹顾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汝曹之甚也。”众乃止,狼亦遁去。
③评曰:狼无能为也,恐动群兽,弄吏以为威,由有所据以发其恶声也。丧其穴,败矣。地固不可以假狼哉!
注释: ①阑入:擅自进入。②海壖:海边。③侈然:放纵的样子。
④厌然:畏缩的样子。⑤属者:刚刚。⑥殛:诛杀。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村墟密迩:近
B.与人,亦未敢搏噬值:相遇
C.且吏之昵:害怕
D.大雷电其穴夷:毁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词语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而憎恶之,莫敢犯然:可是
B.出行山下间:顷刻
C.子与众给其齿牙矣且:将要
D.丧穴,败矣其:它(狼)的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原句: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
A.若有什么不测,就跑回我的洞穴里呆着,(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B.逃脱后就没有不测了,然后跑回我的洞穴里呆着,像我这样如何?
C.若有什么不测,就跑回我的洞穴里呆着,像我这样如何?
D.逃脱后就没有不测了,然后跑回我的洞穴里呆着,(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狼占据的洞穴原本可能是人的居住地,地处偏避,后来成为狼耍威风的重要凭借。
B.鸟兽的归附并没有消除狼对人的畏惧,官吏纵容、民众避让才使狼变得无所忌惮。
C.狼在失势之后发出像鬼一样令人恐怖的叫声,但民众没有被吓到,反而奋起斗争。
D.作者借写狼讽刺了社会中的恶人及其帮凶,也批评了民众的懦弱,很有现实意义。
【小题5】根据第①段内容回答,除去“吏者”,老百姓是怎样一步步助长了狼的嚣张气焰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俯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寓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扶老以流憩B.或孤舟
C.园涉以成趣D.乐琴书以消忧
【小题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曰:“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农者,天下之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选自欧阳修《原弊》)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B.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  畜:蓄养
C.农者,天下之也 本:根本
D.一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 岁: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后人哀之不鉴之
C.古之国者未尝敢忽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D.古为政者  佯狂不知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B.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D.欧阳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其实也是没有弄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为 政 者 上 下 相 移 用 以 济 下 之 用 力 者 甚 勤 上 之 用 物 者 有 节 民 无 遗 力 国 不 过 费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