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为池因:趁机
B.赢粮而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C.数百之众将:率领
D.度长大絜:测量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聚咸阳,销锋镝蚓无爪牙
B.陈涉之位,非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焚百家之言,愚黔首乱易整,不武
D.迁徙之徒也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的解说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年、月、日的干支。《过秦论》中的“六合”指天地四方。“宇内”、“四海”、“六合”、“八荒”在《过秦论》中都有天下的意思。
B.敲扑,刑具,短的为敲,长的为扑。鞭笞,拷打用的鞭子、竹板等物,这里指鞭打,“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意为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C.黔首,百姓。战国时代和秦时对百姓的称呼。氓隶,隶,低贱的人,氓隶指下层人民。迁徙之徒,谪罚去边地戍守的士卒。
D.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墨翟(Dí敌),墨子名翟。他们分别是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古代圣贤。陶朱,春秋时期越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出走,在陶(今山东曹县)经商,自号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1 05:5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左传·宣公二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夫胹熊蹯不孰:通“熟”,煮熟。
B.不有初靡:没有
C.衮职有阙:过失。
D.使鉏麑之贼:强盗。
【小题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A.置畚投渤海之尾
B.赵盾、士季见手吾还也
C.则子继壮也
D.触槐死朝济夕设版焉
【小题3】下列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则莫之继也
A.群臣侍殿上者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4】下列对文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灵公作为君王却有着种种劣行,表面上说自己会改正,实际并没有变化。
B.赵盾和士季可以算是尽了臣子之职的贤相良臣。
C.宣子上朝前坐着打瞌睡,感动了刺客鉏麑,致使其因违抗君命而羞愧死去。
D.犯了过错就要及时改正,晋灵公是个反面例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14,每题3分,15题6分,共15分)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①,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③,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④?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⑤,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⑥。幸惟下流⑦,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②畴曩(chòu nǎng):往日。③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④谟猷(yóu尤):谋画,谋略。⑤刍荛(chú ráo):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⑥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⑦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遍诸侯干:求取
B.王公大人,与气义许:允许
C.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幸:希望
D.既下车,又辟孔文举下车:到任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 )
①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②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⑥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青萍、结绿、薛烛、卞和的典故,十分恰当地表现了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②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小题1】下列各句中标注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熙宁四年迂叟始洛家:定居,安家
B.杂草药莳:种植,移植
C.各其二,每种止植两本居:占,占有
D.而林茂密薄:靠近,迫近
【小题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  )
①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②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    ③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   ④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⑤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引出下文对独乐园的描写。
B.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了作者置身其内伺花弄草、自得其乐的闲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5分)
(2)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筠州学记
曾巩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馀,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与、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政理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所知有馀,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得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夫《大学》之道,将欲诚意正心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而必本于先致其知,则知者固善之端,而人之所难至也。以今之士,于人所难至者既几矣,则上之施化,莫易于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独筠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盖二十有三年矣,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经始于其春,而落成于八月之望。既而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使筠之士,相与升降乎其中,讲先王之遗文,以致其知。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则是宫之作,非独使夫来者玩思于空言,以干世取禄而已。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蔽于传疏传疏:指解释儒家经籍的文字
B.故不得不于自修笃:专注
C.以世取禄而已干:求取
D.岂非欤信:相信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乱百家②至激义理者不然
B.①人材乏久矣②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①顾所以导之如何尔②故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
D.①相与升降其中②其闻道也固先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为《袁州学记》,却从历史上对先王之道的继承、学习开始谈,肯定了杨雄通晓先王之道,也肯定了汉代人的教化风俗之美。
B.本文对当世的读书人研读典籍,效法古人,极力赞赏。而又觉得现实社会的淳朴之风已经衰微,养廉远耻之心不足,苟合鄙俗之行有余。
C.文章的第三段说,汉代的读书人是由乡里举荐出来的,他们比当今人读书多,自我修养高。如果使汉代和当今都开设学校,教化培养人才,那么读书人的学问品德,就没有彼此的偏差了。
D.文章最后两段选材详略得当,交代了筠州地僻,未能应诏建立学校。二十三年后,董、郑两先生才在此地选地建校舍,使学子们一起来上学。
【小题4】(小题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
(2)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16分)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与之共越国之政(管理)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将、武臣)
C.无乃后乎(恐怕,只怕)D.悔之,必无及已(虽然)
【小题2】下列句式特点与“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B.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C.今已服矣,又何求焉?D.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小题3】翻译以下句子。(10分)
①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3分)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