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运送来往经过的行李,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秦王遇到将军时,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他父亲、母亲和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译文: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
D.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译文:到达秦王前,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都怪他。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道谢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9 04:59: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横渠先生行状
宋吕大临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编,俯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其愿。
(节选自《张载集》)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慨然以功名自许:期望
B.京兆王公乐道尝致郡学 延:邀请
C.用大臣登:立即
D.不其愿卒:完成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劝读《中庸》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人不堪忧吾还也
C.俯读,仰而思则思慎始敬终
D.虽蔬食自愧臣死不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
(2)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
(3)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小题4】横渠先生治学有哪些特点?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一)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小题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小题2】(小题2)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节选)
曾巩
府君讳保雍,字粹之。景德二年举进士。授山阴主簿,有能名。提点刑狱皇甫选上其状,拜大理评事,监尉氏酒。逾年,知三泉,用故事,得假五品服专达。既至,叹曰:“吾常所欲为此,几可试也。”县以治闻。
李丞相迪镇永兴,扳府君自赞,遂通判其军府。李公去,寇莱公代之。诏易府君凤翔,莱公知其贤,因奏留之。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玺书奖之,迁殿中丞。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迁太常博士,换晋州。今上即位,屯田员外郎知汉州。夜中四卒叩府,告禁兵两营变。佐吏骇,辈入府,府君徐出,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至明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遂及同谋者九人弃之市。因奏言蜀戍兵久合,往往叛,可使臣去来番代之,行之至今。
擢拜都官,还朝,庄献太后面嘉。有冯异以化黄金太后,得奉职监鄂州税,知州欧阳颖事之曲恭。武昌置场中市民炭,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比漕发,乃直取载之,以为故。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当论,府君自荆南乘单船,六日夜入鄂,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同时,汉阳俚民贩茶,得知军骆与京诬民忤巡检,应首死者二十人,随百余人,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二十人者得不死,随者皆贳。
汉阳距江为城,潦至堤辄毁,岁调薪石,发民完之,工四千人,两县以病,府君身自护作,省工费半,堤完至今。迁祠部郎中,满岁,更两浙转运使,行部至婺,刺得其守罪,留治之。未既,疾作,遂不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莱公知其贤,因奏留之雅:向来
B.迁太常博士,换晋州寻:不久
C.至明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鞫:审讯
D.有冯异以化黄金太后干:触犯
【小题2】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屯田员外郎知汉州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可使臣去来番代之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庄献太后面嘉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D.随百余人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小题3】下列句子中,属于张府君“辩诬”的一组是(    )
①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 
②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
③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
④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
⑤自荆南乘单船,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
⑥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4分)
(2)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4分)
(3)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④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鼓:振动。
B.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腾:传播。
C.汝识之乎 识:读作zhì,知道。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周景王无射也
B.渔工水师虽知不能言  盖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也
C.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
D.今钟磬置水中 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其中①④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而③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
D.作者以探究石钟山命名为由来提出自己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敢于探索的主张。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