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禊事也     修:这里是做的意思。
B.此地有山峻岭 崇:崇高。
C.以为流觞曲水 引:引来。
D.所以游目怀 骋:放开,敞开。
【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喝一杯酒,唱一首歌,也足可以畅叙优雅的情怀。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真的令人快乐。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等到他们(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7 02:27: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命下吏交给B.匈奴七百余里   击退
C.以黔首   使……愚昧D.收天下之军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小题3】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选出与“为天下笑者,何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
A.不拘于时B.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突然兴起之意。
【小题1】比较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羽其苗裔邪?  ②不谬哉!  ③分裂天下封王侯  ④尚不觉寤不自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羽)乘势起陇亩之中B.(羽)身死东城
C.(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D.将军战河北
【小题3】对这篇文章评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D.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3分)
②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封员外郎蔡公墓志铭
宋曾巩
公讳充,字公度,天圣二年进士及第,为邵武军之邵武尉。丁母忧,服除,为越州司理参军,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又为提点荆湖北路刑狱公事。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澧州官舍,享年七十有一。
公为人好自洁清,平居衣冠容貌肃然,及其临事,以沉默慎静为主。故历内外官,无纤介之失。其与人游,始若淡然,无足动其意者。及其久,人人皆退自喜,谓公真长者也。其为尉、参军、掌书记,人始以廉节知公。至其在群牧、荆湖,数更置诸事,人皆服其能。其于越州,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后将又以贪法,官属多不能自全,事亦卒无污公者。于戎州,属泸州叛蛮攻淯井监,转运使用公调兵食御之,兵遂以济。于绛州,州岁市羊数万供京师,公奏减之,至今赖法。于荆湖,既知官属善恶,善人多荐籍成就之,而于恶人无所其法。公既能自彰显其材故荐公者尤多盖王沂公曾与今富丞相弼之居郓也皆荐之而邓公之为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也又奏公为其判官其为当世之大臣所知如此。
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养其母。及仕,未尝广田宅。丧归,借屋居。曾祖讳恭。祖讳道隆。父讳旦,以公恩赠尚书屯田员外郎。世家南城,故为南城人。娶郑氏,累封宋城县君。子八人:曰冠卿,秘书省著作佐郎;曰端卿,郑州原武尉;曰文卿,曰徽卿,曰宋卿,曰秀卿,曰子卿,曰孺卿。公殁,诏官其一子。盖公不独能以其有施于身,又能力以其余教于家,其子冠卿、端卿皆谨严能世其家者也。女二人,嫁邵武尉陈涉、进士陈之邵。冠卿等将葬公,以铭公故人子曾巩。(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将又以贪坐法 坐:因为
B.既周知官属善恶 周:详细地
C.而于恶人无所贷其法 贷:宽恕
D.以铭属公故人子曾巩 属:委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充品行高洁,外表严肃庄重,临事镇静自若,历任京城内外多种官职,宦海沉浮,但始终心态淡然。
B.蔡充治理地方,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如在戎州时,蔡公担任转运使,调集军队粮食,士兵依赖他渡过难关。
C.蔡充与人交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等到交往时间长了,人人回去都很欢喜,认为蔡公是真正的德行高尚的人。
D.蔡公孝顺自律,十三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庭贫苦,他自己供养母亲,等到做了官,从未扩大自己的田地宅院。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公 既 能 自 彰 显 其 材 故 荐 公 者 尤 多 盖 王 沂 公 曾 与 今 富 丞 相 弼 之 居 郓 也 皆 荐 之 而 邓 公 之 为 枢 密 使 兼 群 牧 制 置 使 也 又 奏 公 为 其 判 官 其 为 当 世 之 大 臣 所 知 如 此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越州,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
(2)盖公不独能以其有施于身,又能力以其余教于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与《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倾都之孔道①,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又往往诧野火转燐②于夜归牧唱之儿童。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③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④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⑤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孔道:大路,通道。②野火转燐: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俗称“鬼火”。③野人:乡野之人,农夫。④优伎:泛指歌舞表演。⑤谣俗:风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女朴鄙:浅陋
B.耸秀不可悉:熟悉
C.于阴晦迨:遇到
D.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资:资助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丛灌疏篁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而亭之前仍其旧于其身也,耻师焉
C.尽亩水无不然客亦知夫水月乎
D.始粉黛歌舞之宫愿十五城请易璧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施山原为越国调教、训练美女西施、郑旦之所,经千百年变迁,成为私人之地。
B.文中描述了西施山书舍的布局及周围环境,也说明了写作此记是应商伯子的请求。
C.本文笔调平易朴实,淡淡几笔便描摹出一副赏心悦目、和平宁静的水光山色图。
D.作者对今古变迁的议论,流露出悼古伤今的忧愤,交织着对时事易变的深刻思考。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花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2)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去,往 则芥为之舟 芥:芥草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于:在
【小题2】下列各组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 天之苍苍,正色邪
B.化为鸟,其名为鹏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C.鹏之徙于南冥   生物之以息相吹
D.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小题3】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D.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追求绝对自由,不与统治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