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小题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B.声教所暨,罔朔南间:间隔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尽头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 宵旰:勤于政务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是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社稷百姓。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3分)
(2)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3分)
(3)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11 07:3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匏尊以相     属:劝酒
B.知不可乎得     骤:多次
C.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D.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逝:流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一毫而莫取 有稿暴
B.知不可骤得 浩浩如冯虚御风
C.而莫消长也 戍
D.今安在哉 又何羡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慨。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另一方面,他又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赤壁赋》是散文与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C.“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句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D.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小题5】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钱大昕《弈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两浙观风诗》序

(明)王阳明

《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观民风。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春秋之时,列国之君大夫相与盟会问遣,犹各赋诗以言己志而相祝颂。今观风之作,盖亦祝颂意也。王者之巡狩,不独陈诗观风而已。其始至方岳之下,则望秩于山川,朝见兹土之诸侯,以观民之好恶;就见百年者而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盖所以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汉之直指、循行,唐、宋之观察、廉访、采访之属,及今之按察,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故观风,王者事也。

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皋,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重哉!吁,亦难矣!公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悬者呼而望解;病者呻,郁者怨;不得其平者鸣;弱者、强者、蹶者、啮者,梗而孽者、狡而窃者,乘间投隙,沓至而环起。当是之时而公无以处之,吾见其危且殆也。赖公之才,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而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中;蹶者起,啮者驯,孽者顺,窃者靖;涤荡剖刷而率以无事。于是乎修废举坠,问民之疾苦而休息之,劳农劝学,以兴教化。然后上会稽,登天姥,入雁荡,陟金娥,览观江山之形胜,固亦大丈夫得志行道之一乐哉!然公之始,其忧民之忧也,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虽然,公之忧民之忧,其惠泽则既无日而可忘矣;民之乐公之乐,其爱慕亦既与日而俱深矣。以公之才器,天子能久容于外乎?则公固有时而去也。然则其可乐者能几?而可忧者终谁任之?则夫今日观风之作,又不徒以颂公之厚于吾人,将遂因公而致望于继公者亦如公焉。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释)①皋: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所以王政而兴治功 布:宣告,实施
B.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 柄:权力
C.悬者呼而望解 悬者:受困的人
D.赖公之才,知神武 明:清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巡狩至诸侯之国   吾尝终日思矣
B.观民风 作《师说》贻之
C.公始至吾浙   句读不知
D.天子能久容于外乎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就有通过下级官员献上的诗歌来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的制度,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上诗歌而废弃。
B.陈公初到浙江任职就遇上旱灾,百姓难以生存,情势十分危急;但最终平安渡过了这段艰难时期,靠的是陈公处事得当。
C.文章既赞赏陈公能够采取慰劳百姓劝勉学习的利民政策,也赞赏他落实政策后能够游览美好江山的修身养性的行为。
D.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感情真诚饱满,用词造句既有法度可循又有自由率意的表达,体现出情理结合的写作特色。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
(2)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宜之歌诗以发其志意诱:引诱
B.乐嬉游而拘检惮:害怕
C.日使之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
D.设诈饰诡以其顽鄙肆:放纵
【小题2】【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后世记诵词章习起②巫医乐师百工
B.①讽之读书以开知觉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若冰霜剥落,生意萧索②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责其检束不知导之以礼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小题6】【小题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4分)
(2)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4分)
(3)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 适:正巧
B.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委:委托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爱:吝惜
D.人情初不怿也  怿:高兴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白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
B.白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白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C.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D.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
(2)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