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高阳《胡雪岩全传》)
【小题1】请引用《论语》中与上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吟咏了许多《论语》中的名句,从中不难窥知《论语》之精义,不难感悟中华文化之精深。其中有这样一则: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礼记·中庸》也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小题2】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举出实例评价孔子其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6 05:10: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奔  一边……一边
B.策扶老以流憩 拐杖
C.容膝之易安 反省
D.眄庭柯以颜 使愉快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征夫前路 舟遥遥轻飏
B.悟已往不谏   恨晨光熹微
C.风飘飘吹衣  门虽设而常关
D.实迷途未远  未见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D.复驾言兮焉求?
【小题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报刘一丈书   宗臣(明)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钟基译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B.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C.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D.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又称“名刺”“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官场套交情、拉关系常用,新春拜年时也会“望门投刺”。
B.南面: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C.相公:既是旧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又用于对富贵人家子弟或年少之人的敬称,也有如本文的意思,指丞相。
D.伏腊:伏日与腊日,夏祭曰伏,冬祭曰腊,同时也是两个佳节。“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冬季十二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长者来信提到的为官须知的两点告诫深有感触。对这两点告诫,作者表面上自责不足,实际上是为后文讽刺时弊做铺垫。
B.本文通过对客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再现了客者费尽心机、奴颜婢膝,自始至终毫无羞耻心的丑陋形象。
C.本文的讽刺力量不仅来自对奴颜婢膝的客者、敲诈勒索的门者、故作姿态的主者的生动的描绘,还来自精当的议论和有力的反问。
D.客者召见前低三下四,召见后得意忘形,前后对比,判若两人,反映出当时官场所谓“上下相孚”实际是权钱交易的结果。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2)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2,捷言庆忌3,勇期贲、育4。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5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注释:司马相如为郎时,曾作为武帝的随从行猎长杨宫,武帝不仅迷恋驰逐野兽的游戏,还喜欢亲自搏击熊和野猪。司马相如写了这篇谏猎书呈上,由于行文委婉,劝谏与奉承结合得相当得体,武帝看了也称“善”。

战国时秦国力士。

庆忌:吴王僚之子。《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能追奔兽、接飞鸟,驷马驰而射之,也不及射中。颜师古则说他能射快箭。

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卫人,著名勇士

逢(páng旁)蒙:夏代善于射箭的人,相传学射于羿。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然遇逸材之兽 ( ) (2) 故谚曰 ( )
【小题2】第一段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3】对第2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万辆车马为轻不认为是安全的,以出去为乐,把途中万中有一的危险当作快乐。
B.看轻皇帝的贵重不以为安逸,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万一的危险道路上去以为有趣。
C.以万辆车马为轻不认为是安全的,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万一的危险道路上去以为有趣。
D.看轻皇帝的贵重不以为安逸,以出去为乐,把途中万中有一的危险当作快乐。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鉴赏第3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分析司马相如能让沉湎于游猎的武帝看过此文后称“善”的原因。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以罪,无所归——废:罢黜,罢官
B.访诸旧老——访:询问
C.人固动物耳——动物:被外物所感动
D.非胜是而之,则悲而不开——易:轻视,看不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予爱而徘徊,遂钱四万得之
B.构亭北碕,号“沧浪”——积土成山,风雨兴
C.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处北宋初期,因受朝中保守派陷害,被削职为民,带着心灵的创痛,流寓苏州。文章先叙写“高爽虚辟”宜居之由“思得”“不可得”而终于“得之”的过程。土居褊狭不能出气,这与其说是生理上的感觉,不如说是愤懑和抑郁的心理上的感觉。
B.孙承祐的池馆遗址,环境优美而僻静,深受作者喜爱。这一段写景,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真切地写出了被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的情态。而对具体筑亭之事,仅以“构亭北碕”一语带过;至于为何取名“沧浪”,则始终未予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
C.作者抒写他从这一佳地获得的情趣,极力渲染内心的舒坦自然,强调与大自然的息息相通,唯与“鱼鸟共乐”。这种极端化的追求,是作者心灵上对黑暗现实所作出的逆向反应,也说明政治打击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沉重印记。
D.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的痕迹,但作者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自己的心态,特别是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小题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曰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2)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同类题5

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蝜蝂传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小题1】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一篇柳宗元写的文章,题目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蝜蝂,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
B.愈重 其甚涩
C.人或怜观前死亡不知戒
D.困剧不已 其形魁然大者也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卬其首负之”中的“卬”是通假字,通“昂”。
B.蝜蝂小虫的背很光滑,因此堆上东西不易散落。
C.文章第一段主要赞扬了蝜蝂小虫不怕困难,执著攀登的精神。
D.有些官员被罢了官,有的官员被贬,最后得了重病,一蹶不振。
E.“以厚其室”的“厚”、“日思高其位”的“高”,“大其禄”的“大”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小题4】理解全文,回答问题:
《蝜蝂传》第一部分抓住蝜蝂 (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了腐败官僚的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