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①,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②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③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注释)①岖崟(yín):山石险峻的样子。②赵检点:指赵匡胤,在他后周任殿前都点检。后文的二将,指南唐大将军姚凤、皇甫晖。③伍员:字子胥。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问驿吏,吏言  绐:欺骗
B.当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陟:到达
C.不知其所穷  杳:遥远
D.其亦可谓不也已  审:慎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②乃问使者,使者妄称应之耳
B.①悉下马,累肩上②提刀立,为之四顾
C.①予默计此关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②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①濒危而幸免焉②秦兵旦暮渡易水,则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B.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C.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D.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载了作者夜渡清流关和昭关遇险的事。虽然是一篇纪实文章,自然成文,但作者叙述有致,跌宕起伏,让人感觉险象环生。
B.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深夜历险渡关的经过,但两次渡关历险的原因不同。夜渡清流关是因误听“驿吏绐言”;而夜渡昭关则是因“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C.两次渡关夜行均有“火”相助,但情形各不相同。第一次寒风助声,吹灭束燎,致使险象环生;第二次虽无束燎,但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以至惊马难行。
D.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地,昭关是伍子胥困厄之地,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两个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表明作者有此游虽险而感到庆幸的心情。
【小题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16 11:38: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阿房宫赋》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小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谷仓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怜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后人”含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思子亭记

(明)归有光

①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嘉靖壬寅,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百六十里之水中也。江至此欲涸,萧然旷野,无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榲,中颇弘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予生平之乐事也。

②十二月己酉,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儿从行绝少,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日,相随出门,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以为大怪,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七阅寒暑,山池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吾儿也。

③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薄暮,见儿衣绿衣,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长天寥靡,极目于云烟杏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

(注)①震泽:太湖.②嘉靖:明世宗年号.③西去此指到西面城中的亲戚家去。

【小题1】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_____,是明代“______派”代表作家。
【小题2】概括第①段所写的“乐事”及其主要作用。
【小题3】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淞江干涸萧索,没有辋川、阳羡的美景,所以作者平时都懒得出门。
B.作者最喜欢儿子与弟弟们一起游戏,弟弟们分别是三岁、六岁和九岁。
C.作者的儿子是在嘉靖壬寅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去世,去世时年仅十六岁。
D.守冢人俞老曾在清晨薄雾中见到作者的儿子穿着绿色的衣服在享堂中。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坚信儿子没有死的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古文,按要求回答后面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仲尼楚(去,到)
B.犹之也(停止)
C.子巧乎!有邪?(方法)
D.孔子谓弟子曰(回头)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B.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C.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D.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世之余烈奋:发展。
B.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C.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D.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镝:兵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吞二周而诸侯
B.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C.以天下之民
D.取百越之地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
C.自以为关中之固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小题4】请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帛矣。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违,耽误)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D.鸡豚狗彘之畜(畜,牲畜)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胜”字与“谷不可食也”中的“胜”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江花红B.何可道也哉
C.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D.驴不怒,蹄之
【小题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