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古文,按要求回答后面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仲尼楚(去,到)
B.犹之也(停止)
C.子巧乎!有邪?(方法)
D.孔子谓弟子曰(回头)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B.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C.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D.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6 04:19: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已。及抛江过下,嵌岩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嵌岩穴,怪奇万状 窦:孔、洞。
B.舟行颇迟,又秋深缩 潦:积水。
C.庙祝云,山有鹘甚多 栖:居留,停留。
D.舟人指点岸如 赪:赭色。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舟中望山,突兀已 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
B.①列置烽燧,此山当是一也 ②及抛江过下,嵌岩窦穴
C.①徙倚久而归 ②皆以杏仁澄
D.①复小艇游庙中 ②实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作者用精彩而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描绘山川景物的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
B.作者在描写众多景点时,一是抓住了景点之间的联系,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C.作者用笔灵活多变,最为详尽地描写了大孤山和对小孤山的景物,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D.文章在记述中随时触合抒情和议论,并引用了传闻轶事、前人诗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

①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②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③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④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曾公亮为翰林学士,未识公,而以台官荐,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京师号公铁面御史。其言常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排而绝之,后乃无患;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当保持爱惜,以成就其德。故言事虽切,而人不厌。

⑤吴充、鞠真卿发礼院吏代书事,吏以赎论,而充、真卿皆出知军。吕景初、马遵、吴中复弹奏梁适,适以罢相,而景初等随亦被逐。先是吕秦出守徐,蔡襄守泉,吴奎守寿,韩绛守河阳。已而欧阳修乞蔡,贾黯乞荆南。公皆力言其非是。公即上言:“近日正人贤士,纷纷引去,忧国之士,为之寒心,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今皆欲请郡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伤之者众耳。”修等由此不去,一时名臣赖之以安。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卒有杀人死者(________)  (2)纷纷去(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惠术民如郑子产(    )  A.纷乱    B.打扰    C.驯服   D.安抚
(2)免死(    )    A.士兵    B.死亡   C.终于    D.突然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B.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C.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D.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
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小题5】第⑤段,“公即上言”时的心情是(  )
A.痛心疾首B.忧心忡忡C.愤恨不平D.怒不可遏
【小题6】皇上“以爱直名其碑”,赵抃的“爱”与“直”表现为□□,□□;□□,□□。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 ”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日:“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易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目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朦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有改动)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判断B.乱之故不能识   治:治理
C.间余言 诣:拜访D.若子所言,是知盲者为盲  第:只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组是( )
A.天下谁非盲也 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饱其腹    悟一日长乎尔
C.而不知不盲者尽盲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闻其音知其姓氏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小题3】下列各句中,都能说明“不盲者之尽盲也”的一组是( )
①厉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  ②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   ③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④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⑤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  ⑥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辨明是非,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他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朦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无所适从、跌入陷阱而不能自省。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2)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3)为祀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门屏迹,交亲解散,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仰而叹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鳞皴枯燥,不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乙)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子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予曰:“不然,(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旧而新之 仍:依循B.窃闻吾子门屏迹 杜:关闭
C.不斤凿 任:承受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区区:微不足道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既视事明年 台隍枕夷夏
B.所友者谁欤 实迷途未远
C.第以甲乙   刘病日笃
D.必先得之于心 虽,犹有未树也
【小题3】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小题4】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明文章甲乙丙处的哪一个观点?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_____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_____,是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