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给下列句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B.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C.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D.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5-07 10:4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弛,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左右为社鼠而瞯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晋文公问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民之从公也,为慎产(顺其求生的欲望)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亲贵,法及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畋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日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用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取五鹿;攻阳;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返为践土之盟,遂成衡雍之义。一举而八有功。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颠颉之脊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最奚患:担心,忧虑
B.人则周而蔽恶于君比:比较
C.不亲贵,法及所爱辟:通“避”,回避
D.颠颉之脊也假:借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熏之恐焚木位卑足羞
B.出则势重而收利于民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C.晋文公问狐偃曰不能喻之怀
D.足以战民乎可怪也欤
【小题3】以下各组语句中,能分别体现权臣“擅禁乱法”和人主“信赏必罚”的一组是
A.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
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遂斩颠颉之脊,以商百姓,以明法之信也
C.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
D.此亦国之社鼠也不辟亲贵,法及所爱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之所以将人君左右的一些权臣比作“社鼠”,是因为这些人执掌大权,操纵法律,违法乱纪,妨主误国;要除去他们还是有投鼠忌器之难的。
B.晋文公降低税率,减轻刑罚,吃穿用度之物与人分享,布匹都拿来给士卒做衣服,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
C.晋文公听取狐偃建议,借处死爱臣颠颉来向百姓群臣展示了军令如山、执法无私的威慑力,使他们不得不服从号令,争立战功,从而成就了一番霸业。
D.作者韩非子以“社鼠”作喻来阐明人主应力戒被权臣蒙蔽,以管仲与晋文公的对话来阐明严刑峻法治国的重要性。
【小题5】(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左右为社鼠而瞯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3分)
②明日,令畋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3分)
(2)用“/”给原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句断句。(4分)
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 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音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同岁中顾:照顾B.兴义兵举:发动
C.妄相忖度:猜测D.昔乐毅赵走:投奔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是
A.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B.日削月割,趋于亡
C.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也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自饰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小题5】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谓孔子之道尽是哉  遽:断然
B.好问则,自用则小 裕:渊博
C.岂料后之以帝称哉 隆:盛大
D.则亦有矣 分:区分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之道大博/ 若一闻异己者即怒
B.仁见之谓之仁/凡此,皆非尊宋儒也
C.以求合圣人道乎/尊宋儒者过也
D.岂料后之垂法令哉/方悔古人所囿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
宋儒虽贤明,终究比不上颜回、曾参
B.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这也就像把持市场的市侩之徒罢了
C.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成为显贵,违背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
D.致索解人不得
导致无法探索了解这样的人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
②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
【小题6】尹似村写信来责怪作者违背宋儒的认识解释《论语》,而作者却“颇不谓然”。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③,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④,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⑤,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 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④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 ⑤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禳小靡不为之数:法术
B.民自罹之,吾何焉预:参与
C.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过错
D.吾何一死爱:喜爱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做法。
B.驴劳辱终生,但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里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的情怀。
C.镇阳帅自言忧民,是急民所急的官吏,准备杀掉白驴祈禳,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
D.结尾含深意:大雨成灾,水涝伤害了庄稼,证明旱涝与白驴无关;进一步暗指真正的祸源。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3分)
(2)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