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小题1】请简单概括有子的观点。
【小题2】这两个选段共同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治国理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17 12:3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
B.图其所谓东南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
C.吾于是信有力焉 信:相信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因其暇日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B.①凡图之所载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②持其踵为之泣
D.①乃为之书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小题3)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①流水横其前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草木日益以茂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⑥
【小题4】(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B.作者欧阳修从夕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小题5】(小题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4分)
(2)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3分)
(3)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稻刈获之后,离稿取粒。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获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可登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凡服牛曳石滚压场中,视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但作种之谷,恐磨去壳尖,减削生机。故南方多种之家,场禾多藉牛力,而来年作种者则宁向石板击取也。
凡稻最佳者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凡去秕,南方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少,用扬法,即以扬麦、黍者扬稻,盖不若风车之便也。
凡稻去壳用砻,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则兼并砻功,燥干之谷入碾亦省砻也。凡砻有二种,一用木为之,截木尺许(质多用松),斫合成大磨形,两扇皆凿纵斜齿,下合植榫穿贯上合,空中受谷。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乃尽。凡木砻,谷不甚燥者入砻亦不碎,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一土砻,析竹匡围成圈,实洁净黄土于内,上下两面各嵌竹齿。上合空受谷,其量倍于木砻。谷稍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土砻攻米二百石,其身乃朽。凡木砻必用健夫,土砻即孱妇弱子可胜其任。庶民饔飧皆出此中也。
(摘自《天工开物·粹精第四》)
注释:①稿:谷类植物之茎,即秆。 ②霁:天晴。③穰(ránɡ):庄稼丰收,指谷粒饱满。④砻(lónɡ):去掉稻壳的碾磨型农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视:比较
B.而来年作种者则向石板击取也宁:宁可,宁愿
C.南方用风车扇去尽:都,全部
D.谷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稍:逐渐,慢慢地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量倍木砻以其无礼
B.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尽今其智反不能及
C.即扬麦、黍者扬稻比去,手阖门
D.孱妇弱子可胜任天之苍苍,正色邪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水稻脱粒技术的一组是
①束稿于手而击取 ②以木桶就田击取
③场禾多藉牛力  ④北方稻少,用扬法
⑤去膜用舂、用碾 ⑥两扇皆凿纵斜齿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4】(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了水稻的不同脱粒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或因天气而别,或因地域而别,或因用途而别。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古代水稻收获季节,男女老幼或收割、或脱粒、或攻米的劳动场景。
C.留作种子的水稻,一般不用石磙在场中碾压,最好在石板上摔打,以免磨掉壳尖,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D.“砻”是用来加工稻米的工具,木砻比土砻耐用,加工出的稻米质量也好,但使用起来比较费力。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4分)
(2)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3分)
(3)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区册序
韩 愈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从游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注】①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②侔(móu):等同。③挐(ráo)舟:划船,撑船。④“逃空虚”句:意思是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便觉得欣喜了。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忧。
B.愈待罪于斯,半岁矣且:将近。
C.然后可告以出租赋,期约奉:接受,遵守。
D.与之嘉林,坐石矶翳:昏暗。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言语不通,画地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然后可告出租赋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自南海挐舟来抚孤松盘桓
D.有志于其间也不者,属皆且为所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也 疾:迅速。
C.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D.而神明自得,圣心焉 备:具备,完备。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D.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正面和反面设喻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