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③,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④,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⑤,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 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④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 ⑤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禳小靡不为之数:法术
B.民自罹之,吾何焉预:参与
C.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过错
D.吾何一死爱:喜爱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做法。
B.驴劳辱终生,但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里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的情怀。
C.镇阳帅自言忧民,是急民所急的官吏,准备杀掉白驴祈禳,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
D.结尾含深意:大雨成灾,水涝伤害了庄稼,证明旱涝与白驴无关;进一步暗指真正的祸源。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3分)
(2)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28 02:19: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寻:沿着
B.以兹丘之下 效:效力
C.熙熙然回巧献技    举:拿
D.农夫渔父过而之    陋:看不起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梁上有丘焉/郯子
B.货不售/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是果有遭乎/皆出于此乎
D.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景多采用拟人手法,常常用寥寥数语,便把静物写得很活。
B.“价止四百”进一步印证了小丘售价之低廉,同时也暗含着作者被无辜贬低的愤慨。
C.作者因为小丘价格低廉买下了它,除去杂草后,小丘呈现怡然之态。
D.文末一方面是以乐言忧,借以抒发自己的不平;一方面忧中言乐,也包含着一种期待,表达了祈盼重新获用的渴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 石 之 突 怒 偃 蹇 负 土 而 出 争 为 奇 状 者 殆 不 可 数 其 嵚 然 相 累 而 下 者 若 牛 马 之 饮 于 溪 其 冲 然 角 列 而 上 者 若 熊 罴 之 登 于 山
【小题5】翻译以下句子。
(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
B.园日涉以成趣   涉:走
C.策扶老以游憩   憩:休息
D.或植杖而耘耔   耔:除草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知来者之可追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C.眄庭柯以怡颜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D.将有事于西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僮仆欢——稚子候门
C.夫晋,何厌之有?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是暗自计算行程,“恨晨光之熹微”是嫌天亮太迟,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急盼归家的心情。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犹存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味。松菊犹存喻指坚韧芬芳的节操还在。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两句作者羡慕万物,感叹自身。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这两句虽有点深郁,但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感。官场生活污浊黑暗,还不如辞官归隐,享受安逸。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晋贤图后   
【北宋】秦观
此画旧名《晋贤图》,有古衣冠十人,惟一人举杯欲饮;其余隐几、杖策、倾听、假寐、读书、属文,了无霑醉之态。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盖以唐窦蒙《画评》有毛惠远《醉客图》,故以名之焉。叔时善画,人所取信,未几转相摹写,遍于都下,皆曰:“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
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叔时易其名,出奇以眩俗耳。余旧传闻江南有一僧,以赀得度,未尝诵经。闻有书生欲苦之,诣僧问曰:“上人亦尝诵经否?”僧曰:“然。”生曰:“《金刚经》几卷?”僧实不知,卒为所困,即诬生曰:“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请俟他日。”书生笑而去。至夜,僧从邻房问知卷数。诘旦生来,僧大声曰:“君今日乃可语耳,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生曰:“然则卷有几分?”僧茫然,瞪目熟视曰:“君又醉耶?”闻者莫不绝倒。今图中诸公了无醉态,而横被沉湎之名。然后知昔所传闻为不谬矣。
虽然,余惧叔时以余与文潜异论,亦将以醉见名,则余二人者将何以自解也?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图中诸客洎余二人,孰醉孰不醉,当有能辨之者。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转相摹写未几:不久
B.以赀得度,未尝诵经得度:得到引度
C.诘旦生来,僧大声曰诘旦:清晨
D.而横被沉湎之名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人物罔顾事实,颠倒是非的一组是(3分)
①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  ②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
③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  ④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  ⑤君又醉耶? ⑥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李叔时认为《晋贤图》中所画的人物是醉客,因其善画,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唯有张文潜和作者不以为然。
B.愚僧回答不出书生《金刚经》有几卷、一卷有几分的提问,反诬书生已醉,显得滑稽可笑。
C.作者担心自己和文潜持着与叔时不一样的观点,也将被叔时加以醉名,从而无法为自己辩解。
D.文章讲述江南僧人的故事,意在以僧之愚顽滑稽讽叔时之不懂装懂、硬充内行。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3分)
(2)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2分)
(3)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4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 子 曰:“人 之 所 以 异 于 禽 兽 者 几 希 庶 民 去 之 君 子 存 之 舜 明 于 庶 物察 于 人 伦 由 仁 义 行 非 行 仁 义 也。”
(《孟子·离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