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尚勤俭
(清)朱柏庐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徼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呜呼!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既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勤之为道,一要深思远计。事宜早为、物宜早办者,必须预先经理。若待临时,仓忙失措,鲜不耗费。二要晏眠早起。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三要耐烦吃苦。若不耐烦吃苦,一处不周密,一处便有损失耗坏。故事须亲自为者,必亲自为之;须一日为者,必一日为之。
俭之为道,一要平心忍气。一朝之忿,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二要量力举事。如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来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则丧德。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与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
此在故家子弟,尤宜加意。盖不勤不俭,约有二病:一则纨绔成习,素所不谙;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乃至游闲放荡、博弈酣饮,以有用之精神而肆行无忌,以已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此又不待苟取之为害,而已自绝其生理矣。
孔子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可知孝弟之道、礼义之事,惟治生者能之,奈何不惟勤俭之为尚也。
(选自《朱柏庐诗文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绝:断绝
B.一时兴会,所费不支 支:支助
C.偿则无力,逋则丧德 逋:拖欠
D.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    负:依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平行止,于此而丧  游于赤壁之下
B.以已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 句读之不知
C.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  彼与彼年相若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28 09: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苞禁酒之议

①方望溪奏请严禁烧酒一疏,尹博陵叹为一代名言,孙合河相国力驳其议,并陈烧酒之益,断不可禁。愚谓事有理所不可行而情不能已、法所必当禁而势不能除者,此类是也。

②酒之为物,有益有损,自古已然,烧酒则兴于近代,其始因边疆士卒借以御寒,北五省烧造尤甚,靡费五谷,历奉明禁,本重谷裕食之美意。望溪欲悉行严禁,民间不得复烧涓滴。窃恐小民无知,好饮者比户皆然,售买极易,逐末之徒,趋利忘害,甘犯禁网,将愈启富民之私造,而滋吏胥之为奸,而终不能绝也。即使严刑峻法,连坐乡邻,而小民之日饮者,不能因此俱行戒止,势必群饮黄酒,其为数必十倍于烧酒。日费十文者,将费百文不止,于百姓日用生计大有所损。且用黄酒者日增,价值亦腾,制造益众,耗费谷米亦十数倍于高粱、柿、枣,其耗五谷也更甚于烧酒。然则欲禁烧酒,必先禁民饮乃可行,能乎否乎?语云:兴一利必有一害。予谓除一害必增数害,积重难返之势,惟有因任自然,去其太甚而已。他如私盐私参,禁之何尝不严,而究不能止,矧日用常行之酒也耶?

③噫!治国治民之道,固难与一二书生言也。昔韦处厚议盐法: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望溪殆未之晓耶。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

(注)①方苞,字望溪,清代文学家。②韦处厚,唐文宗时宰相。

【小题1】根据文意,禁止烧酒的原本意图是_____。
【小题2】作者认为严禁烧酒会带来以下后果:
【小题3】文章认为,要想禁止烧酒必须具备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___(用原文词句回答)。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道理、法律上说,烧酒是应该禁止的。
B.烧酒古已有之,因为“有益有损”,所以是否应该严禁,历来都存在争议。
C.“严禁烧酒”的措施不可行的原因是黄酒没有同时被禁止。
D.前人对私盐的禁止措施是成功的,禁止烧酒应该借鉴禁止私盐的经验。
【小题5】关于是否禁止烧酒的问题,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请分别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胜蔽

(清)陈确

①有二人弈者,虑子而未定,其旁观者先见之。二人以为能,求与之对,则不及二人远甚。故当局难工,而蔽于求胜之心;旁观虽拙,而灼于虚公之见。故凡以利害心虑事,则虑弥周而去道弥远。小数且然,况家国天下之事乎!

②故虽使愚者筹己之事鲜不当,虽使知者筹己之事鲜或当。若是者何耶?非爱人不若爱己,而明智之士虑反不及愚下也,利害心憧,而是非之衡眩矣。故二人之虑弈,非不切于陈子之驱蚊也,而犹有蔽之者。故能操陈子驱蚊之诚,而又无二人虑胜之蔽,则于事也庶几矣。

③山阴先生曰:“学者必有真切为己之心。”又曰:“常将一己作世间公共之物。”至哉师言!夫公己者,乃所以为己也。知公己之所以为己,则为己日切而去蔽也日远。

注①虚公:无私公正。②陈子之驱蚊:作者在《眊瞩》一文中写到,蚊子干扰睡眠,因为与自己密切相关,作者虽目昏眼花,仍然尽力驱赶蚊虫。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则于事也其庶几矣”中“其”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一项是
A.而予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师说》)
C.能顺木之天,以致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D.实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小题2】把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虽使愚者筹己之事鲜不当
【小题3】概括本文的思想,并对其意义进行评价。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庄记

郑燮

(1)广陵城东二里许,有梅庄,敬斋先生之业也。先生性嗜梅,其家所植亦伙矣,又构别墅于郊外,老梅数十亩矣,曰“梅庄”,盖其嗜也.

(2)梅之古者百余年,其次七八十年,其次二三十年,虬枝铁干,蠖屈龙盘。先生与梅最亲切,扑者培之;卧者扶之;缺者补之;茸者削之;根之拔者,筑土以培之;枝之远者,梁木以荷之。梅亦发奋自喜,峥嵘硕茂,以慰主人之意.又尝伐他树枝以相撑柱。其柯得气而活,交枝接叶,与梅相抱,若连理焉,岂非气至而神,神之而化乎?

(3)春明花放,主人载诗筒,陈酒基,列茶具。或一人独往,以领其神;或与客偕来,以广其趣。歌诗赠答卜篇章重叠,酒盏纷纭。

(4)至于霜凄月冷一冰魂雪魄,淡烟浮绕与于内外,主人徘徊其下,漏口频催,不忍就,卧,盖念梅之寒,与同寒也。

(5)逮夫朝日将出,红霞丽天,与梅相映影射,若含笑,若微醉。梅亦呼主人,与之割暄分暖,不独享也。主人与梅,是一是二,谁能辨之?

(6)更有风号雨溢,电激雷奔,主人披衣而起,挑灯达旦,周遭巡视,视梅之安而后即安,此岂有所勉张矫饰哉!

(7)其性之所嗜,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也。其他苍松古柏,修竹万竿,为梅之挚,交。檀梅放腊,为梅之先驰;辛夷涨天,绣球扑地,为梅之后劲。桃李丁杏,江篱木芍;山榴桂菊,不可胜记,皆梅之附庸小国也!

(8)一亭一池,_楼一阁,人意表之旨趣焉。一台一榭,一廊一柱,一栏一槛,一花一木,皆主人经营部署,出人意表之旨趣焉。

【小题1】以“梅庄”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有关本文情节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2)段用一连串动词具体描写先生的护梅行为,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对梅的“亲切”。
B.在天气晴朗,梅花开放时,先生常常在梅庄饮酒、喝茶、赋诗,尽情享受自在、雅致的生活。
C.作者对先生在“霜凄月冷”和“风号雨溢”时“不忍就卧”、“挑灯达旦”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觉得有点夸张、做作。
D.先生用其他树枝支撑梅树,那些树枝得了梅树之气竟然成活了,且与梅树枝叶相连,太神奇了。
【小题3】画线句“梅亦呼主人,与之割暄分暖,不独享也”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末写到“苍松古柏,修竹万竿”以及桃李、桂菊等不可胜记的其它花卉,其用意是________
【小题5】本文中的敬斋先生种植、护养的梅树.“峥嵘硕茂”,郭橐驼种的树“无不活,且硕茂”。两人成功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賺
郑板桥先生,书法钟王,参以米蔡,转似篆隶;画则得所南瓮家法,更参以徐青藤老人,挥洒雄杰之致,便卓然大家。
其时,商家因盐政都转,咸重先生,遂争求先生书画,以为荣。各商皆得之,唯商人某甲,出身微贱,赋性尤鄙,先生恶之,虽重值,誓不允所请。某甲自顾厅事,无先生尺楮零缣,私衷羞恧,百计求之,终不得。
先生性好游。一日,携短僮,信步出东郭,渐至无人踪。视乱坟丛葬间,隐隐有屋角。再一回头,则有小村落在焉。茅屋数椽,制绝精雅,又无墙垣,即至门首。
始见主人出,彼此略叙述,语颇投契。问叟名氏,曰:“老夫甄姓,西川人,流寓于此。”须臾问:“先生能饮乎?”曰:“能。”曰:“盘餐市远无兼味,奈何?”既而自思曰:“釜中狗肉甚烂,然非所以款高贤。”先生性嗜此,闻之垂涎,曰:“仆最喜狗肉,是亦愿狗生八足者。”叟曰:“善。”先生起敬曰:“请浮一大白,仆恨相见晚矣!”视日已下山,先生辞退。叟殷殷送过桥曰:“仆与君,同一不合时宜者,如有余暇,可着屐过我。”
交月余,渐与谈诗词,皆得妙谛,唯绝口不论书画。先生一日不能忍,告叟曰:“翁亦知某善书画乎?”曰:“不知。”曰:“自信沉迷于此,已三折肱。近今士大夫,颇有嗜痴癖,争致拙作,甚非易事。翁素壁既空空,何不以素楮使献所长,亦藉酬东道谊?”曰:“劝君且进一杯,呼儿磨墨,顷既相逢,何敢失之交臂。”先生投袂而起,视斋中笔墨纸砚已就,即为挥毫,顷刻十余帧,然后一一书款。叟曰:“小泉乃怪叟字,请赐呼,荣甚。”先生诧曰:“何翁雅人,与贱商某甲同号?”叟曰:“偶相同耳。鲁有两曾参,同名何害?要有清浊之辨耳。”先生信以为实,即书“小泉”二字与之,旋又畅饮,归则已二鼓矣,同人问何之,先生盛夸叟。
翌晨,众果偕去,则茅舍全无,唯一湾流水,满地肴核而已。先生大惊,以为遇鬼;旋豁然悟,大叹曰:“商人狡狯,竟能仿萧翼故事,赚我书画耶!”归则使人潜侦,某甲家则已满壁悬挂,墨渖淋漓犹未干也。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重先生重:敬重
B.请浮一大白浮:满饮
C.争致拙作致:招引
D.同名何害害:妨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书画大师郑板桥被商人诓骗的故事。这则骗人与被人骗的故事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是发人深思的。
B.商人某甲设计圈套不同于一般骗子,他处处针对郑板桥的爱好,个性来设置骗局,让郑板桥不知不觉中上当了。
C.郑板桥在给老翁挥毫画了十多幅画后,老翁告诉郑板析他的字叫“小泉”,郑板桥终于发现老翁和商人某甲同号,是同一人。
D.那板桥一直以为遇到的老人是个隐者,等到和众人一起去,才发现自己被商人某甲诓骗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赋性尤鄙,先生恶之,虽重值,誓不允所请。
(2) 翁素壁既空空,何不以素楮使献所长,亦藉酬东道谊?
【小题4】请简要概括郑板桥先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