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胜蔽

(清)陈确

①有二人弈者,虑子而未定,其旁观者先见之。二人以为能,求与之对,则不及二人远甚。故当局难工,而蔽于求胜之心;旁观虽拙,而灼于虚公之见。故凡以利害心虑事,则虑弥周而去道弥远。小数且然,况家国天下之事乎!

②故虽使愚者筹己之事鲜不当,虽使知者筹己之事鲜或当。若是者何耶?非爱人不若爱己,而明智之士虑反不及愚下也,利害心憧,而是非之衡眩矣。故二人之虑弈,非不切于陈子之驱蚊也,而犹有蔽之者。故能操陈子驱蚊之诚,而又无二人虑胜之蔽,则于事也庶几矣。

③山阴先生曰:“学者必有真切为己之心。”又曰:“常将一己作世间公共之物。”至哉师言!夫公己者,乃所以为己也。知公己之所以为己,则为己日切而去蔽也日远。

[注]①虚公:无私公正。②陈子之驱蚊:作者在《眊瞩》一文中写到,蚊子干扰睡眠,因为与自己密切相关,作者虽目昏眼花,仍然尽力驱赶蚊虫。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则于事也其庶几矣”中“其”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一项是
A.而予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师说》)
C.能顺木之天,以致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D.实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小题2】把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虽使愚者筹己之事鲜不当
【小题3】概括本文的思想,并对其意义进行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12:47: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亡妹张夫人家传

李鸿章

①呜呼!自吾妹之亡,吾母无与承欢者矣!

②吾兄弟六人,女弟二人,妹居长。先后宛若,或不相得致勃磎,吾母常蒿然不怿。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曲直,开解而和调之。咸帖帖俯首敬受,靡有抵牾,吾母乃大欢。初,先侍御公与吾母留京邸,吾与三弟从,伯兄将嫂远宦,独妹留家,四弟、五弟、六弟、小妹以肩随其濯烹纫,暨内事皆身任,无不治办。既归张氏,逾年君舅寝疾,妹在视食饮,随妹夫庀药物,得宜与节。舅病亟,坐盂于汤,伺温以奉,舅儿终日嗄,不之

③吾兄弟宦学,家屡空,奔走称贷。妹之舅以妹贤,又伟视吾兄弟,不待求请,辄资之。吾兄弟婚宦之需,张氏之佽居多。逮舅卒家析,妹夫故孝,愿奉母出分,母亦曰:“中男介妇事我谨,必能奉事我。”时粤逆肆扰,妹夫以异军苍头特起,从侍御公、袁忠愍公治贼于淮南北,恒不家居。后从曾文正公于豫章,又别将与吾会师吴中,妹斩斩持门户,于倾侧扰攘中,奉君姑,教诸子,使不废学,家以不落。吴会平,迎吾母,养妹侍行焉。继室未姑起居,颇虑不得吾母意,妹左右导迎之,妇姑相得尤欢。

④故妹之殁也,吾哭之痛。妹生平静穆专一,居恒默默不苟訾笑。吾每谓妹静正有须眉丈夫风概。孰意,年甫四十而遽殁也。呜呼,伤矣!妹以同治丁卯二月六日殁。夫名绍棠,字又堂,偕吾平吴,积功授都督。鸿章曰:“又堂之会师于吴,或惎妹兵凶战危宜尼行者。”妹曰:“仲兄在难,谊无坐视,且死生,命也。”迨吴会平,又堂总师干焉。有降将隶部曲新馈重金千,又堂却之。降将不自安,介密亲献之妹,妹亦却之。密亲为固请,厉色以谢,终不受。

(选自《李鸿章全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浣濯烹纫  浣:洗
B.舅儿终日嗄,不之顾   顾:看
C.辄资给之    给:供给
D.继室未谙姑起居 谙:熟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及文化常识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作者随父母住在京城,哥嫂也在外地,只有妹妹留在家里,各种事务都亲自担当,处置妥当。
B.伯: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C.当时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妹夫带兵跟从作者父亲在淮河南北作战,后来又跟从曾国藩到了南昌,后与作者会师吴中。
D.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妣”指已去世的祖母,“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曲直,开解而和调之。
(2)奉君姑,教诸子,使不废学,家以不落。
【小题4】根据第4自然段,概括亡妹为人处世的特点,限30字以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赌棋山庄记
清·谢章铤
吾谢在前明多显宦,入国朝以盐策起家。当其盛时,甲第连云,危楼蔽日,凿深极旷,池馆皆有盛名。及余之初则已衰矣。迁延数十年,屡丁变故,生计愈微。自冠而壮而强,盖累世之老屋亦不克保,而又遭闽省钱荒,易铜而铁,继格不行,复易铁而铜。百金之资亏折不及十金。而余遂家徒四壁,穷无立锥矣。东西谋食,赁庑而居,五年四徙,靡有定宇。回首童游旧地,虽厨溷亦渺如仙境焉。
昔年馆谷稍赢,又得弃产余值约可千金。陈婿莲淑怜余漂泊,为之谋,益以称贷,仅购此屋。乃叹曰:“吾所著书者名赌棋山庄,而今后始有其实也。”庄坐于山,面鼓山,岚翠月华,往来几案,其中有亭有池有台有室,高树蔽亏,巨石突出,位置虽不高,一昂首则数百家皆在其下。内俭外舒,心可静而耳目得所养,与余之素性尤宜。夫以余蹭蹬人世,所志无一,就今老矣,忽留意于一屋,其庸鄙可笑甚矣。虽然韩昌黎固所称文人而知道者,其《示儿》与《符读书城南》二诗,盛陈居赴服御,世或少之,讥其非义方之训。然而昌黎早孤家贫,育于兄嫂,累年奔走,仅得一屋,清白中辛苦所留贻,期以堂构,盖亦人情。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橼之庇乃天忽与以藏拙之地,欣于所遇,意颇与昌黎同。
犹忆既居之二三年,省会逢遭水患,高者寻丈,低亦数尺,西南尤甚。旧所赁屋,墙崩楼陷。居人号哭,结桴而逃。设使余未迁,不独传砚遗书尽归乌有,而覆压之虞,其能自保哉。然则是屋虽轮妻不逮,余则已幸矣,侈矣。且余忆少年游历,每过谢氏二梅亭、黄氏十砚斋,未尝不流连终日。后读林氏《朴学斋小记》尤觉神往。然是数者皆介在阛阓,无甚杰构。愈叹地以人传,其胜在地不若其胜在人也。曩者陈惕园贡士考九仙山古迹于西南北三面,皆举其人以实其地,独于东迤北第,言:“正一坛化城寺之幽旷而不得其人。”山灵岂将有所待耶?余居正在坛与寺之间,不知百年以往赌棋山庄之名较之迟清亭、宛羽楼何如也?嗟乎,余何以对兹山而无愧哉?药阶退叟谢章铤记于山暖月圆人寿室。
(耀华中学图书馆馆藏《赌棋山庄全集》)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屡丁变故  丁:遭逢
B.与余之素性尤宜 宜:合适
C.世或少之  少:认为……稀少
D.而覆压之虞  虞:忧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赁庑而居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育于兄嫂  故燕王欲结于君
C.其能自保哉  其孰能讥之乎
D.皆举其人以实其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作者对赌棋山庄的喜爱与满意的一组是
①回首童游旧地,虽厨溷亦渺如仙境焉 ②一昂首则数百家皆在其下
③期以堂构,盖亦人情 ④然则是屋虽轮奂不逮,余则己幸矣,侈矣 
⑤然是数者皆介在阛阓,无甚杰构    ⑥不知百年以往赌棋山庄之名较之迟清亭、宛羽楼何如也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B.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C.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D.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族曾一度显赫,但是在作者这一代已经衰落,甚至贫困无堪。后来因人帮助而购得宅屋,命名为赌棋山庄。
B.作者认为自己对宅屋的喜爱并没有什么可以讥笑的,并引用韩愈的经历,以此来证明这是人之常情。
C.赌棋山庄在作者居住二三年后遭遇了大水,虽然房屋严重损坏,但是作者依然感觉到幸运和知足。
D.作者认为赌棋山庄的风水非常好,可能会出名人。但又感慨自己一事无成,愧对所居之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虞山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赫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远涉椒板。有土坧 魂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这浸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想。

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边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泊,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因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嗌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小题1】下列文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赫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B.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赫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C.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赫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D.遂从破龙涧上/山脉怒坼/赫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B.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二天干与十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文中的“辛丑”“壬子”,即为干支纪年法。
C.古汉语中,第一人称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文中的“余”便是其中之一,属于敬辞。
D.中国古代往往把一月分为上旬、中旬、下旬,一旬十日,文中“连旬”便指的连续多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乘船途经虞山下,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一直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2)今之其地矣, 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