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老残游记序

[清]刘鹗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呆女,失果即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②。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吾同哭同悲者焉!

(《老残游记》自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粟  厌饱:厌恶吃饱
B.哭泣有两类   计:总计
C.其酒曰“万艳同杯”者  名:命名
D.有种教之感情   种教:种族宗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家人环绕,哭也号啕  皆出于此乎
B.其哭泣之多寡为衡    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C.至逸乐也,善啼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必有吾同哭同悲者焉  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似乎在写一篇“哭论”。先发一通奇谈怪论,论述哭泣产生的原因:人的一生,以自己哭着出生开始,以家人哭着送终结束,哭泣贯穿生命的始终。
B.文章对“哭泣”和种类条分缕析,总结出“有力”“无力”两种,两种“哭泣”的区别在于其感染力,那么屈原、八大山人等的作品属于“无力”之哭。
C.本文在论述“哭泣时语言骈散结合、简明流畅,选用材料广泛丰富,自然动物、人伦生活、历史典籍顺手拈来,形象生动,自然成文,有很强的说服力。
D.本文是篇序言,说明写作本书是为了表达生当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由身世、国家、社会、种教之情感交织成的、不能完全用哭泣表达的无尽悲愤。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2)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安可得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6 03: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赌棋山庄记
清·谢章铤
吾谢在前明多显宦,入国朝以盐策起家。当其盛时,甲第连云,危楼蔽日,凿深极旷,池馆皆有盛名。及余之初则已衰矣。迁延数十年,屡丁变故,生计愈微。自冠而壮而强,盖累世之老屋亦不克保,而又遭闽省钱荒,易铜而铁,继格不行,复易铁而铜。百金之资亏折不及十金。而余遂家徒四壁,穷无立锥矣。东西谋食,赁庑而居,五年四徙,靡有定宇。回首童游旧地,虽厨溷亦渺如仙境焉。
昔年馆谷稍赢,又得弃产余值约可千金。陈婿莲淑怜余漂泊,为之谋,益以称贷,仅购此屋。乃叹曰:“吾所著书者名赌棋山庄,而今后始有其实也。”庄坐于山,面鼓山,岚翠月华,往来几案,其中有亭有池有台有室,高树蔽亏,巨石突出,位置虽不高,一昂首则数百家皆在其下。内俭外舒,心可静而耳目得所养,与余之素性尤宜。夫以余蹭蹬人世,所志无一,就今老矣,忽留意于一屋,其庸鄙可笑甚矣。虽然韩昌黎固所称文人而知道者,其《示儿》与《符读书城南》二诗,盛陈居赴服御,世或少之,讥其非义方之训。然而昌黎早孤家贫,育于兄嫂,累年奔走,仅得一屋,清白中辛苦所留贻,期以堂构,盖亦人情。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橼之庇乃天忽与以藏拙之地,欣于所遇,意颇与昌黎同。
犹忆既居之二三年,省会逢遭水患,高者寻丈,低亦数尺,西南尤甚。旧所赁屋,墙崩楼陷。居人号哭,结桴而逃。设使余未迁,不独传砚遗书尽归乌有,而覆压之虞,其能自保哉。然则是屋虽轮妻不逮,余则已幸矣,侈矣。且余忆少年游历,每过谢氏二梅亭、黄氏十砚斋,未尝不流连终日。后读林氏《朴学斋小记》尤觉神往。然是数者皆介在阛阓,无甚杰构。愈叹地以人传,其胜在地不若其胜在人也。曩者陈惕园贡士考九仙山古迹于西南北三面,皆举其人以实其地,独于东迤北第,言:“正一坛化城寺之幽旷而不得其人。”山灵岂将有所待耶?余居正在坛与寺之间,不知百年以往赌棋山庄之名较之迟清亭、宛羽楼何如也?嗟乎,余何以对兹山而无愧哉?药阶退叟谢章铤记于山暖月圆人寿室。
(耀华中学图书馆馆藏《赌棋山庄全集》)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屡丁变故  丁:遭逢
B.与余之素性尤宜 宜:合适
C.世或少之  少:认为……稀少
D.而覆压之虞  虞:忧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赁庑而居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育于兄嫂  故燕王欲结于君
C.其能自保哉  其孰能讥之乎
D.皆举其人以实其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作者对赌棋山庄的喜爱与满意的一组是
①回首童游旧地,虽厨溷亦渺如仙境焉 ②一昂首则数百家皆在其下
③期以堂构,盖亦人情 ④然则是屋虽轮奂不逮,余则己幸矣,侈矣 
⑤然是数者皆介在阛阓,无甚杰构    ⑥不知百年以往赌棋山庄之名较之迟清亭、宛羽楼何如也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B.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C.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D.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族曾一度显赫,但是在作者这一代已经衰落,甚至贫困无堪。后来因人帮助而购得宅屋,命名为赌棋山庄。
B.作者认为自己对宅屋的喜爱并没有什么可以讥笑的,并引用韩愈的经历,以此来证明这是人之常情。
C.赌棋山庄在作者居住二三年后遭遇了大水,虽然房屋严重损坏,但是作者依然感觉到幸运和知足。
D.作者认为赌棋山庄的风水非常好,可能会出名人。但又感慨自己一事无成,愧对所居之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冀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冀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广州买办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

容既熟习国史,学于冀文。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明年正月,遂疾。体温温不大热,但欲寐;又懊烦冤,不得卧;夜半独语骂人,旦皆不省。炳麟知其病少阴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能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注:①露西亚:是日本对俄罗斯的一个旧称。
【小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成功
B.镜如惭,事中    搁置
C.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   侥幸
D.旦皆不省 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B.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C.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D.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深得老师厚爱,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搧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
(2)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
【小题5】文章为邹容作传,以叙为主。请概括入狱后邹容所发生的事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师诚传
【清】张惠言
邑有老儒师,曰经纶,字师诚,自号拙渔。先河南人,迁仪征九世矣。祖宏锡早卒。祖母吕,有苦节,事在县志。父曰文恭。师诚习举子业,喜为罗万藻之文,补学生员。屡试高等,督学使者李公因培察文行尤异,优贡之。是时,师诚请假,岁科试皆未。人李公能得人。
师诚幼则知孝,尝刲股肉疗其祖母疾。事父母,曲谨诚笃。父得痹疾,昼夜侍养,数年不衰。家贫,教授乡里以奉亲,未尝废左右。其贡成均,会父卒。服,一至京师,赴考选甫毕,忽心动,急束装归。则其母疽发背,甚殆。顾见师诚,喜,遂。师诚自此奉母以居。有劝仕进者,答曰:“吾奚资而养耶?”凡十七年,母卒,而师诚老矣。性狷絜,不妄取。虽从学者以厚币延致,度非其人,弗应也。饘粥不继,充然有自得色。性喜酒,饮数石不乱。酒间谈经史,亹亹益可听。言必信,行必果。邑之人知不知,咸谓经先生正人。尝出,遇斗者于途,愕然视曰:“先生至耶?”竟去。师诚有二弟,性皆戾,师诚遇之怡怡,卒不入于咎。君子是知师诚之德有于中也。
年七十九卒,葬城东五里王家茔。无子。其弟有二子,比师诚之卒,相继殁。经氏无后焉。
论曰:古者禄以代耕故家贫亲老而不仕比之不孝师诚以养故不敢谋仕士之处贫岂不难于古人哉然师诚以诸生行义见重于乡里父母兄弟间有足称者。师诚有诗文集曰《聊且稿》,曰《寸蚓吟》。其可传者,固不在此。
(选自《张惠言文选》,有删改)
【注】①苦节:坚守节操,矢志不渝。②举子业:举业,为应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时专指八股文。③罗万藻:字文止,明末临川人。天启举人,以兴起斯文为己任。④优贡:清制,各省学政三年任满,根据府、州、县教官的上报,会同督抚,从学生员中选取文行俱优的人,由学政考定保送入京朝考。⑤成均:原指古之太学,后用为官设学校的泛称。⑥狷絜:“絜”通“洁”,洁身自守。⑦亹亹:有吸引力,动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多李公能得人  多:多数
B.服阕,一至京师  阕:终了
C.顾见师诚,喜,遂差 差:通“瘥”,病愈
D.竟解去 解:和解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岁科试皆未 邑之人知不知
B.尝刲股肉疗其祖母疾 君子是知师诚之德于中也
C.先河南人 督学使者李公因培察文行尤异
D.有劝仕进者 充然有自得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经师诚笃守孝义的一组是(   )
①有苦节,事在县志 
②岁科试皆未与 
③尝刲股肉以疗其祖母疾 
④昼夜侍养,数年不衰 
⑤师诚自此奉母以居 
⑥饘粥不继,充然有自得之色
A.①②③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师诚为学生员时,多次考试都获得良好的等级,成绩优异,他的文章德行都特别优秀,督学使者李因培便保送他入京朝考。
B.经师诚喜欢喝酒且酒量很大,他喝酒时喜欢谈论经史,说得很有吸引力。他为人正派,说到做到,受到乡里人的称赞。
C.经师诚洁身自守,从不随便收取别人馈赠的礼品。他一生穷困潦倒,却淡泊名利,在困厄之际仍能处之泰然。
D.经师诚是乡间一位命运蹇蹙的穷儒师,他因为奉养父母双亲,未外出谋求出仕,才华埋没,作者不赞成这一点。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古者禄以代耕故家贫亲老而不仕比之不孝师诚以养故不敢谋仕士之处贫岂不难于古人哉然师诚以诸生行义见重于乡里父母兄弟间有足称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教授乡里以奉亲,未尝废左右。
②虽从学者以厚币延致,度非其人,弗应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好学而不勤问 而耻学于师
B.古人以问为美德 以为轮
C.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其贤不及孔子
D.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小题3】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3)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光绪初,管海东云舰,徼循海口。李鸿章治海军,高其能,调北洋。从丁汝昌赴英购铁舰,益详练海战术。二十年夏,日侵朝,绝海道。鸿章令济远、广乙两船赴牙山,遇日舰,先击,广乙受殊伤;轰济远,都司沈寿昌,守备杨建章、黄承勋中炮死。济远逃,日舰追之,管带方柏谦竖白帜,追益亟,有水手发炮击之,折日舰了楼。柏谦虚张胜状,退塞威海东西两口。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已而日舰集大连湾,窥金州,我国海军乃大发,泊鸭绿江大东沟,以铁舰十当敌舰十有二。汝昌乘定远居中,列诸船左右张两翼。日舰鱼贯进,据上风,汝昌令轰击,距远不能中。日舰小,运棹灵,倏分倏合,弹雨坌集,定远被震,大纛仆。世昌见帅旗没,虑军心摇,亟取致远纛竖之。战良久,定远击沉其西京丸,我之超勇毁焉。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事闻,世昌谥壮节,余皆优恤。世昌临战以忠义相激励,死状尤烈,世与左宝贵并称双忠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B.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C.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D.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管”即管带,是清代军事职官名称,北洋水师等新式舰队中,海军一舰之长称管带。
C.纛,原指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装饰物,也指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这里指帅旗。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意在褒扬表彰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世昌非常好学。他曾经在水师学堂学习测量、驾驶,后来又利用赴英国购买铁舰的机会,更加全面地学习外国海战的军事技术。
B.邓世昌很机敏。在与日军交战过程中,主舰定远舰受到攻击,帅旗倒下,他立即取出致远舰的大旗竖起来,借以稳住军心。
C.邓世昌作战非常勇猛。他在致远舰弹药将要打光时,下定决心要和敌人拼死一搏,最后在撞沉吉野舰后,不幸中了敌舰的鱼雷。
D.邓世昌视死如归。虽然有机会获救,但为了兑现“有死而已”的诺言以激励将士,他毅然放弃了这一机会,最终在海中壮烈牺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