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迷,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   殊:不同
B.终于尽     期:期望
C.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D.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成平等
【小题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情随事迁,感慨系
A.每览昔人兴感
B.不知老将至
C.及其所既倦
D.犹不能未以兴怀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生命之痛。
B.第二段交代作序目的,同时凸显兰亭集会的盛大。
C.作者深入思考生死的问题,否定人生虚妄的观点。
D.语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音节齐整又富于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2 12:0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槐堂铭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日:“人定者胜天, 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面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族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日:“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样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贵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鸣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哉!”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不可必乎 必:肯定,确定
B.而其可必也审矣 审:明白,清楚
C.阜恤厥德 皇:同“遑”,闲暇
D.鸣呼休哉 休:停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所见所闻考之 徒吾两人在也
B.而公卒以直道不容时   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C.何子孙之多贤也 翼若垂天之云
D.王氏之福未艾也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B.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C.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D.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小题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盗路,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大盗,从卒九干,横行天下,侵暴诸侯,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被认为是极恶。此泛指坏人。”
B.谥号产生于西周早期, 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行为所给予的一种用以褒贬普恶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文中“太祖”“太宗”即是谧号。
C.契,即契券,古代用来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用竹木制成,中间刻横画,两边刻相同的文字,记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劈为两片,左片就是左契,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
D.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练,内容简短,构思精巧,朴素而义理深邃,与格言颇为相似,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三槐堂”因兵部侍郎晋国王公在庭院里手植三棵槐树而得名,文章借其德厚施福延及子孙表达了善恶有报的天命观,表达了种槐种德、惩恶扬善的意愿。
B.兵部侍郎晋国公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名,并且辅佐过赵匡胤和赵光义,是文武全才,可惜因为做事太过正直没被封相,但他的儿子懿敏公才高德重,得到福荫,做了宰相。
C.为了进-步突出晋国王公的勋业,作者以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一门功名富贵正面映衬,而以“吾侪小人”反面映衬。
D.就全文看来,文章气脉贯通,从天下之理写到王氏家族,意在宜扬“仁厚忠恕”的德行,不怨天尤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带有警醒世人的良苦用心,是“文以载道”的良好体现。
【小题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面不改者,其天定也。
②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同类题3

阅读《阿房宫赋》,完成后面的问题。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各地势 抱:依顺
B.宫车也 过:拜访
C.人亦其家    念:顾念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    而望幸
B.千万人心也 用如泥沙
C.多周身之帛缕    其势弱
D.不敢言敢怒 战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开头12字不仅气魄宏大,且含义深广,耐人寻味。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写出了秦始皇统一以后的纵心溢志,起到了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
B.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统治者;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
C.《阿房宫赋》先抑后扬,一抑一扬,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
D.《阿房宫赋》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前半部分铺排描写宫室的宏伟豪华和宫中生活的荒淫奢靡,为后半部分的议论张本,意在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小题5】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氏梅亭记
文天祥
庐陵贡生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早孤,有立,克肖世。于其读书游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屋之西偏,周之一径,径一梅。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广五尺,饲鱼而观之。邻墙古树,蔽亏映带,清风徐来,明月时至。君领客于此,上下谈笑。客多乃祖父旧游,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君名亭曰“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予昔者登平林公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竹石。曲折靡景,登览幽远。公缓步徐行,杯酒流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应接不暇,佳公子也。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木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夫高台曲池,百岁倏然,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于君不十年间,俯仰三世。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国幸,则告于元亨曰:天地闭塞成冬,万物棣通而春。方其闭塞也,阴风觱篥,寒气赑屭,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及其棣通也,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天地生意,无间容息。当其已闭塞之后,未棣通之前,是而梅出焉。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天地莫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人心莫不有初。君从其初心而充之,无非仁者,梅有知,吾知其君欣然矣。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其先人之泽,而拳拳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甚于坡爱张氏也。
(注释)①赞府:古代对县丞的别称。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和荆山产的璞玉。③觱篥(bì lì):古代乐器,声似大风触物。④赑屭(bì x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奋力昂首状。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肖世 厥:他的
B.径一梅  被:覆盖
C.则夫天地之仁者  倡:响应
D.推其先人之泽    本:原本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地闭塞成冬   梅有知
B.乃作亭屋之西偏 是而梅出焉
C.今也贺斯国幸   宜甚于坡爱张氏也
D.万物棣通而春   吾知其君欣然矣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名亭曰“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②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
【小题4】作者盛赞萧元亨的先辈们为“古君子”“佳公子”。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古君子”“佳公子”的特点。
【小题5】请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君从其初心而充之”中“初心”的含义。
【小题6】文中“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一句,用了“雍门周见孟尝君”的典故。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吾悲乎?”雍门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虽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使足下悲矣也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千秋万世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既已平婴儿竖子樵采薪荛者,其足而歌其上。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曰:‘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
(选自《说苑》,有删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②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出,舞䲡鳝而号狐狸。

③昔其未用也,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至其请老而归也,莫 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

④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注)①蓍龟:均为古时卜筮用具。这里借指欧阳修是国家的栋梁,朝中决策稽疑非其莫属。②斯文:指古代的礼乐制度。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欤B.耳C.也D.乎
【小题2】对第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手法,以体现自己作为欧阳修学生此时的悲痛。
B.运用比喻手法,衬托出自己在欧阳修的教导下文采斐然。
C.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明了欧阳修在北宋政坛的地位。
D.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出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的地位。
【小题3】下列对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释了作者不能去奔丧的原因。
B.殿住全文,统括前后两个部分。
C.对全文的感情起到了升华作用。
D.点明了千里之外封寄悼词之因。
【小题4】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小题5】后代学者认为此文情感充沛、层次井然,体现了苏文“涣然如水”的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