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独夫之心 (2)秦者秦也 (3)使六国各爱其人 (4)后人哀之而不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3】本文的写作极具繁简之美。有时惜墨如金,如开头简写秦之兴亡,有时又用墨如泼,如对阿房宫的描写,极尽铺陈之能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_________
【小题4】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①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②而复哀后人③也”句中标注的三处“后人”分别所指是:①指___________②指_________③指 ___________
【小题5】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艺术手法,用意在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24 05:43: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 (2)正襟危坐(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项( )
(1)知不可乎骤得
A. 疾行
B. 立刻
C. 屡次
【小题3】对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项( )
(2)举匏樽以相属
A. 连接
B. 嘱咐
C. 劝请
【小题4】选出以下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A.客有吹洞箫者
B.闻道百
C.是之取尔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小题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年号纪年法。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豪放派一代词风。
C.公元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了两篇赋。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的是曹操,当时他横执长矛,所吟的诗就是《短歌行》。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7】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样将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理趣之美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茁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日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通“灾”,害。②折阅:折本,亏本。③崇:通“终”。④厌:同“压”,堵塞。⑤县:同“悬”。
【小题1】对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君子师而亲友隆:尊重、尊崇
B.而又恶人之己也贼:指出……罪恶
C.以善人者谓之教先:引导。
D.不如事君而顺焉穷:贫穷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对君子“修身”的表述的一组是(3分)(    )
①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②谄谀我者,吾贼也  ③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
④身劳而心安,为之 ⑤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⑥其为人也多暇日
A.①④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人不修身,他们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
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D.一次只能走半步的跛鳖一直走不停,也能到达目的地;一日能行千里的六骥却不能到达,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修身也应向跛鳖一样,贵在行动。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3分)
(2)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3分)
(3)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陶潜)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2)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3)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弋:用带绳的箭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无时不(____) ②自能其能事(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②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小题3】第(2)段中引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第(2)段所说的鸟声宜于晓听的理由。
【小题5】第(3)段说“种树之乐多端”,请结合全文概括“种树之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众贵之者,( )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 ……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晁错《论贵粟疏》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谷而贱金玉贵:以……为贵
B.子孙以偿债者矣鬻:同“育”,养育
C.吏之所,法之所尊也卑:鄙视
D.粟有所渫:流通
【小题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众贵之者,( )上用之故也。
A.且然而以B.夫于是其
C.夫然而以D.且而乃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A.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B.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C.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D.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告诫统治者要做到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提醒国家要重视积蓄粮食,否则人民就不能生活安定,国家也将充满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
B.作者指出,要鼓励种粮的积极性,必须提高粮价,让老百姓丰收后通过买粮得到封官或赎罪的好处。尖锐地批评了当时重商抑农的错误政策。
C.作者尖锐地指出,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是农民生活极度艰辛困苦,而商人们则牟取大量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国家富强稳定,是不可能的。
D.文中提出如果能从富有的人那里得到货物来供政府使用,那么百姓担负的赋税就可减轻 ,这是顺乎民心的好事。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3分)
(2)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3分)
(3)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