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材料二)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材料三)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③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材料一: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孔子曰:“追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论语·季氏》)
材料三:曾子曰:“君于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