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材料二)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材料三)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观过知仁。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