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射说

①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性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②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马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驱,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秋日:“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③元子闻之日:天下事可见□!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锻:拉弓。③走:自称谦词。
【小题1】在第③段方框内应当填的虚词是( )
A.矣B.哉C.焉D.也
【小题2】对第①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外甥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在柳树间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B.(他的)女婿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像柳条那样轻快的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地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C.(他的)外甥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像柳条那样轻快的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流露在表情上。
D.(他的)女婿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在柳树间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小题3】对第③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点明写作目的。
B.重在议论说理。
C.首尾呼应,叙述事故完整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D.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题4】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晋候子婿“盛气轩然”与“人与弓矢俱坠”形成鲜明对比。
B.马弓身的合而为一,便可将小目标看作大目标,精准射中。
C.客是“知之者无以为”之人。
D.晋候慧眼识人,石破客的骗术。
【小题5】本文与《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写法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31 03:4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①(有删改)

陆贽(唐)

右,臣闻: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安救?示人以义,其患犹私;示人以私,患必难弭。故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皆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②而厚其帑椟③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天子所作,与天同方:生之长之,而不侍其为;成之收之,而不私其有;付物以道,混然忘情。取之不为贪,散之不为费;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亏法失人,诱奸聚怨,以斯制事,岂不过哉!

今之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岂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蝶,昼夜不息,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回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己丰,而谣言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①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②鸠敛,聚敛。③帑(tǎng)椟,代指私人的。帑,储藏金帛的府库。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必难   弭:消除
B.欲贿之心哉 贿:贿赂
C.将五旬    迨:达到,等到
D.能无怨咨   咨:叹息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言郡邑贡赋用 若属皆且为
B.忠勤战守效    仰观宇宙
C.如此,乱必靖  于其身也,耻师焉
D.是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  欲以生劫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状,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汉代,有行状和呈状之分。本文属于呈状,系臣僚向皇帝说明情况、反映问题,是奏议的一种。
B.右,唐时公文的程式。凡进状,先摘录事由,写在正文的前面,正文的开头,冠上一个“右”字,表示文中所论述的,就是前列事件。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记》,《礼记》的简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论语》《周易》合称为“五经”。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B.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C.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D.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玄宗仿效古人建“琼林”、“大盈”二库,骄奢淫逸之心,就此发芽生根。陆贽上书陈事,劝说玄宗将“琼林”、“大盈”二库中的财物全部拿出来赏赐给有功的人。
B.文章开篇以两种“富”作对比,阐明天子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否则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C.文章第三段陆贽结合君主的行为,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点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旨意。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群,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之长之,而不恃其为;成之收之,而不私其有。
(2)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己甚。
(3)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2】下面“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3分) (   )
A.吾还也。B.以无礼于晋。
C.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D.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3分)(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山图记

归有光

①吴、长洲二县,有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②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③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④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尸祝:此处指祭祀。

【小题1】归有光是    代散文家,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是《    》。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令贤也( ) (2)其地之山川草木亦其泽而有荣也( )
(3)昔苏子瞻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 )    (4)出此图,展玩太息(  )
【小题3】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魏用晦作吴地县令,因政绩显赫被朝廷调入任给事中。
B.魏用晦因给吴地山川增添了光辉,故在任时受到吴地人们的祭祀。
C.韩魏公写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人把它刻在石碑上。
D.归有光此文,是在看到《吴山图》并受到了魏用晦的请求后而写的。
【小题5】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6】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想,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