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2】下面“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3分) (   )
A.吾还也。B.以无礼于晋。
C.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D.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3分)(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5-22 04:0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十。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语曰:“曷不畜鸭雏?”僮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2)如也。既晡(3),僮将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4)之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取材于《吴廷翰集》,有删改)

注释:(1)消摇:“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2) 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3)晡:傍晚。(4)蠛蠓(mèi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5)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僮而去   趋:快步
C.僮将而归 筐:箩筐
D.之以淳朴 囿: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凭栏语曰  行安俗美
B.其声呴呴然  然则兹观也
C.曷不畜鸭雏? 造化不能育物
D.竿,则遂群奔水中  鸭不育于陆而育于水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是非不善畜也,(乃)畜不以水也。
B.稍出之水涯,(僮)惶惶然惊愕不已
C.(鸭)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
D.及其久也,(则)教成而化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鸭叫声稚嫩,羽毛洁净油亮,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这些小鸭子玩。
B.长在盆里的小鸭萎靡不振,甚至倒毙,这是无水蓄养的缘故,与作者、僮仆无关。
C.回归水池的小鸭生机勃勃,热闹非常,这既证明了前面的错误,也为下文说理蓄势。
D.作者借“养鸭”说“育民”的道理,强调顺应百姓本性,才能教化大行,天下大治。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
【小题6】作者写作此文有何用意?结合文本中“育鸭”的过程,简要回答他从中悟出什么样的“育民”道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B.不出,火尽   且:将要
C.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D.于是余有焉   叹:叹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   )
①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⑤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
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
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对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就有人后悔了。
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逍遥游

庄 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 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陈情表

李 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亦飞之至也 至:到,到达
B.众人匹.之    匹:比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夸耀、自夸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察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 33 篇,包括内篇 15 篇,外篇7 篇,杂篇 11 篇。
B.“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C.晦朔:月末和月初。朔,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历舜、禹、夏、商、周,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 的人。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什么人才达到了逍遥的境界呢?只有无名、无功、无己的人,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者。
B.作者紧紧扣住小与大的相对关系展开议论。说明,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需要外界的凭借,都“有待者”,唯有如此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C.《陈情表》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向晋武帝阐述了忠孝的关系,做到了以情说理,融情于理。
D.李密在《陈情表》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④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庖丁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