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山图记

归有光

①吴、长洲二县,有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②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③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④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尸祝:此处指祭祀。

【小题1】归有光是    代散文家,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是《    》。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令贤也( ) (2)其地之山川草木亦其泽而有荣也( )
(3)昔苏子瞻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 )    (4)出此图,展玩太息(  )
【小题3】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魏用晦作吴地县令,因政绩显赫被朝廷调入任给事中。
B.魏用晦因给吴地山川增添了光辉,故在任时受到吴地人们的祭祀。
C.韩魏公写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人把它刻在石碑上。
D.归有光此文,是在看到《吴山图》并受到了魏用晦的请求后而写的。
【小题5】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6】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想,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6-01 10:40: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诸父异爨   (2)二世   (3)大母余曰   (4)有神护者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余居此  辇来
B.汝姊在吾怀,呱呱泣 不敢言敢怒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朝   振之清风
D.他日汝当用 而余兄子瞻名曰快哉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人物语言
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1)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3)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保圣寺安隐堂记

(明)归有光

长洲东南五十里地名甫里天随先生之故居在焉今为保圣教寺而郡志又有白莲讲寺然甫里无二寺盖白莲保圣之别院也云寺创于唐大中间,熙宁六年僧维吉重修,又谓维吉于祥符间创白莲寺。今里俗所指,以为白莲者仅在西庑,其后即为天随先生。区宇非广,不当别称为寺也。余少时过甫里,拜先生祠,游行寺中,寻古碑刻,殆无存者,惟元统二年《法华期忏田记》石存耳。成化二十三年,时国家累世熙洽,京师崇寺宇僧司八街剃度数万人,醮祠日广。左善世璇大章主持大兴隆寺,方被尊宠。而璇故里人陈氏子,初为寺比丘。得请,弛驿还省其母,因迎养于寺之爱日堂。明年从四明、补陀归,是岁八月重修此寺,又明年五月落成,明年还京师,凡为殿堂七,廊庑六十。初,坏殿时,梁拱间有板识绍兴、宝祐之年,故知以前修创盖不一,而无文字可考也。

寺之西北有安隐堂。异时僧每房以堂为别,如安隐比者无虑数十房,其后日圮,今东偏无僧寮矣。主僧法慧惧且尽废,而慧之徒又绝。先是安隐之房分为两派,慧乃与同堂之徒复合为一,誓相与共守之,而请余为之记。自成化二十三年丁未至今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盖又七十有八年矣,璇之修创,宜有记而复阙。慧以为寺之兴或有所待,而文章终不可无,故汲汲求其寺之故,欲余有所记述,其志非特区区一堂而已。余既无所于考,独璇事于所闻较著,是以识之。且以为彼非托于此,亦不能以传也。夫文章为天地间至重也,自大中迄今七百十有九年,世变多矣,而寺常存,盖无废而不兴,而文章之传者独少也,慧其知所重也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洲东南五十里地/名甫里/天随先生之故居/在焉今为保圣教寺/而郡志又有白莲讲寺/然甫里无二寺/盖白莲/保圣之别院也/
B.长洲东南五十里/地名甫里/天随先生之故居/在焉今为保圣教寺/而郡志又有白莲讲寺/然甫里无二寺/盖白莲保圣之别院也/
C.长洲东南五十里/地名甫里/天随先生之故居在焉/今为保圣教寺/而郡志又有白莲讲寺/然甫里无二寺/盖白莲/保圣之别院也/
D.长洲东南五十里地/名甫里/天随先生之故居在焉/今为保圣教寺/而郡志又有白莲讲寺/然甫里无二寺/盖白莲保圣之别院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记事的文章或书籍;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主要记录一郡的山川、物产、人文等。
B.祠是为了纪念已逝的伟人、名士或祖先而修建的祠堂,专门用来供同族后代子孙祭祀。
C.京指帝王的都城,即国都,“京”“师”常并称指国都。明朝都城先在南京,后在北京。
D.廊庑,指“堂下周屋”,即堂下四周的廊屋,廊无壁,仅作通道,庑则有壁,可住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圣寺遗存较少,可考资料贫乏。作者年少时经过甫里,拜谒天随先生祠,寻找古代碑刻,几乎没有,寺院修建时间无文字可考。
B.保圣寺几度重修,记载不够完备。保圣寺始建于唐朝,熙宁六年僧人重修,有简单记载,后来璇大章修葺保圣教寺,记载文字保存完备。
C.保圣寺日趋没落,法慧竭力维护。过去跟安隐堂差不多的几十间房,倒塌了不少,住持法慧担心其坍塌,就组织大家一起卫护寺院。
D.保圣寺饱经沧桑,应有文章记载。保圣寺历经七百多年,世事多变,寺院长存,可流传下来的文章太少,此次撰写记文,意义重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弛驿还省其母,因迎养于寺之爱日堂。
(2)余既无所于考,独璇事于所闻较著,是以识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郞,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孙子。于胥乐兮!”吾周氏见之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宪使  陟:提拔,升迁B.周环以花果竹木   艺:装饰
C.士登第时   方: 将,将要D.君子有谷,孙子   贻:给予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诸子读书间 ②乃复以科名望子孙
B.①乃从故居迁县东门    ②而士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
C.①因园中构屋五楹 ②吾周氏见之矣
D.①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②公言事忤天子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景仰之情的一组是(  )
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②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
③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④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⑤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⑥吾于周氏见之矣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对其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对科举功名的向往。
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封君传
归有光
①周封君者,广东按察司副使周美济叔之父也。其先海虞人,后徒昆山之茆泾。
②济叔少时,封君口授以书。比数岁,遣从师学。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率以为常。及济叔入郡学,念已自能进取,遂不复闻省。日取医卜,地理、星命书观之,尤精小儿痘疹,决死生,晷到不爽。晨起,焚香拜神。忌日祭祀,皆感伤悲泣。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与人谆谆皆平生语,人尤以是敬之。自推命数,年七十九。适生日值其所生年甲子,喜曰:吾当增寿一纪,可得八十九。至期,设祭祠诀祖考,无疾而终。
③初,济叔为尚书秋官郎,封君就养在京师。秩满受封,父子相随奉天门谢恩,观者叹息。内侍引入禁苑,徧观玉堂、神明、渐台、泰液之胜,饷以内珍,曰:“封君谢恩者盖少,况年逾八十,健爽如此者乎!”按送出长安门而别。及济叔出佥湖宪,封君尚随居蕲、黄间也。比徙蜀藩,送至长桥,曰:“吾老矣,不能从儿行也,旦暮迟汝归耳。”济叔至官,奉敕督理黄籍。邅迥二载,及海南命下,即上疏归养,下陇坻,倍道行。至家逾月,而封君殁。
④归子曰:济叔尝为余言,在蜀时,按行所部,经邛郲九折阪,又登峩眉山,云霞飞涌其下,下视东吴,何啻万里。诗有之:“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夙夜无已”,“犹来无止”。余论周封君事,盖伤人子之志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不复阅省 省:检查
B.晷刻不爽  爽:差错
C.内侍引入禁苑 引:延请
D.按行所部  按:追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组成了干支纪元法。除了用于纪日,还可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B.祖考:“考”是对已过世的父母亲的尊称,文中的“祖考”,是周封君对已过世的父祖之辈的称呼。
C.秩满:“秩”是指古代朝廷官员的俸禄,“秩满”即官员任职期满。官员秩满,朝廷会对其进行考核,以定其升降。
D.疏: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章、奏、议、表都是奏章,其名称不同,功能也不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
(2)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4】根据第②段,概括周封君具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