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①(有删改)
陆贽(唐)
右,臣闻: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安救?示人以义,其患犹私;示人以私,患必难弭。故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皆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②而厚其帑椟③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天子所作,与天同方:生之长之,而不侍其为;成之收之,而不私其有;付物以道,混然忘情。取之不为贪,散之不为费;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亏法失人,诱奸聚怨,以斯制事,岂不过哉!
今之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岂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蝶,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回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己丰,而谣言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①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②鸠敛,聚敛。③帑(tǎng)椟,代指私人的。帑,储藏金帛的府库。A.患必难弭 弭:消除 |
B.欲贿之心哉 贿:贿赂 |
C.迨将五旬 迨:达到,等到 |
D.能无怨咨 咨:叹息 |
A.乃言郡邑贡赋所用 若属皆且为所虏 |
B.忠勤战守之效 仰观宇宙之大 |
C.如此,则乱必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 乃欲以生劫之 |
A.状,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汉代,有行状和呈状之分。本文属于呈状,系臣僚向皇帝说明情况、反映问题,是奏议的一种。 |
B.右,唐时公文的程式。凡进状,先摘录事由,写在正文的前面,正文的开头,冠上一个“右”字,表示文中所论述的,就是前列事件。 |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
D.《记》,《礼记》的简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论语》《周易》合称为“五经”。 |
A.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
B.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
C.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
D.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
A.唐玄宗仿效古人建“琼林”、“大盈”二库,骄奢淫逸之心,就此发芽生根。陆贽上书陈事,劝说玄宗将“琼林”、“大盈”二库中的财物全部拿出来赏赐给有功的人。 |
B.文章开篇以两种“富”作对比,阐明天子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否则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
C.文章第三段陆贽结合君主的行为,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点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旨意。 |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群,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