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7分,每空1分)
樊哙闯帐后表情是    ,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 ,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 ,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  ,
【小题2】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3】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4】***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2-19 02:28: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诸葛亮谓刘备日:“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 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赤壁之战》 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操芟大难,略已平矣 夷:平定
B.若能以吴越之中与中国抗衡   中国:中原,指曹操的势力。
C.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北面:到北方去
D.必上将军 蹶:使受挫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复为之下乎
B.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复为之下乎
C.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复为之下乎
D.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复为之下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对文意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璧之战开战之前,形势紧急,诸葛亮请求到孙权那里求救,并在柴桑拜见了孙权。
B.当时,孙权的势力比刘备雄厚很多,且主要在江东, 但对于迎战还是投降犹豫不决。
C.诸葛亮以“田横守义不辱”和曹军长途劳顿,且不习水战等来激发孙权的抗战斗志。
D.孙权认为自己不应该以这么强大的兵力、国力来投降曹操,所以马上答应联刘抗曹。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某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其祸至,燕太子丹之  患:担心
B.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C.使于秦,以重利 窥:引诱
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    让:责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的最高首领称为“可汗”,相当于汉族天子。
B.避席,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席地而坐的古人离开坐席而伏于地。
C.合从,战国时东方六国联合起来抗击强大的秦国的策略,与“连横”策略相对。
D.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希望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灭口。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认为杀死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
将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5】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小题6】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是
A仆所以留者 事所以不成者   
B今提一匕首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顷之   今太子迟之
D疑其有改悔   吾其还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C 群臣侍殿上者  
D 而报将军之仇者
【小题3】下列对“易水诀别”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规,字威明,八岁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齐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流涕,称曰“孝童”。叔父睐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略通《五经》大义。及长,遂博涉有口辩。为本州迎主簿。起家秘书郎,累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大子所礼。湘东王绎时为丹阳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曰:“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朱异尝因酒卿规,规责以无礼。

普通初,陈庆之北侵,陷洛阳,百僚称庆。规退曰:“可吊也,又何贺焉?道家有云:非为功难,成功难也。昔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将为乱阶。”俄见覆没。

六年,武帝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后为晋安王长史。王立为太子,仍为散骑常侍、大子中庶子,侍东宫。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寻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至是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户尚书,郡境千令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求于郡树碑,许之。

规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遂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卒,赠光禄大夫,谥曰文。皇太子出临哭,与湘东王绎令曰:“王威明风韵道上,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一尔过隙,永归长夜,金刀掩芒,长淮绝涸。去岁冬中,已伤刘子,今兹寒盂,复悼王生。俱往之伤,信非虚说。”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

(选自《南史·梁书》)

注释:①江左,指东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
B.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
C.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
D.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B.迁,古代指官员职务的变动。古代授予官职、解除官职都有相应的词,如指解除官职的词有“夺”“罢”“黜”等;授予官职的词有“除”“拜”“授”“赏”等。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规定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如父母去世要服丧一年。
D.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可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规八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服丧期间,齐太尉徐孝嗣每次看到他哀伤流泪,很是感动,于是称他为“孝童”。
B.湘东王萧绎任丹阳尹时,他和朝廷官员宴饮集会,委托王规行酒令。王规以“从东晋以来,就没这种做法”从容应对。
C.朱异曾经因为喝醉了酒而称王规为“卿”,王规果断地指责了朱异的失礼行为。
D.朝廷征召王规任左户尚书。吴郡百姓到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吴郡,朝廷没有答应,只答应了在吴郡为王规立碑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将为乱阶。
(2)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