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飨(___)士卒  美姬(___)  鲰(___)生    卮(___)酒   樊哙(___) 瞋(___)目 目眦(___)    跽(___)    参乘(___)    啖(___)之   桮(___)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7-09-25 11:3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B.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C.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D.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南安抚,即湖南安抚使,宋代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
B.长短句,词的别称,又叫“曲子词”,因词句不如诗句整齐而得名。
C.“赠”“谥”,都是古代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
D.《宋史》是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共计496卷,约500万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长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

札即曰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义。君义嗣也,谁敢干君? 札虽不才,愿附臧,以无失节。”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皆曰:“诺。”故诸其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于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

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授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也。”去而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号曰延陵季子。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选自刘向《新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立之   (2)弟兄为君   (3)国宜季子也   (4)终身无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最小贤   不从先君之命与子
B.其不受国为义   是《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C.长子庶兄也   吾欲南海
D.而致国季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
【小题4】结合《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和本文内容,季礼的性格可以概括为________和________。
【小题5】根据你所知道的文学常识,说说“季子”与“最小而贤”的关系,并推断“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句中“明季”的含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曰,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颜,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出给……看
B.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C.方蔺相如璧睨柱 引:执持
D.威信敌国,退而让颇 威信:威望与信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赵王斋戒五曰 羝乳得归
B.相如持璧却立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C.秦贪,负强   阉竖恐终为
D.传之美人,戏弄臣 恐前语发,状语武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台宫是秦国最重要的宫殿,是接见各国使臣、举行国宴、处理重大政务的地方。
B.斋戒包括斋和戒两方面,通常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有司是古代朝廷中专司职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的泛称,“司”有掌管、职掌之意。
D.太史掌管修史及天文历法等,秦汉称太史令,司马迁曾任此官,故自称“太史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崔从,少孤贫。寓居太原,与仲兄能同隐山林,苦心力学。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梠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不出山岩,如是者十年。贞元初,进士登第,释褐山南西道推官,府公严震,待以殊礼。以父忧免,弟兄庐于父墓,手植松柏。免丧,不应辟命。久之,西川节度使韦皋开西南夷,置两路运粮使,奏从掌西山运务,后权知邛州事。及皋薨,副使刘辟阻命,欲并东川,以谋告从。从以书谕辟,辟怒,出兵攻之,从婴城拒守,卒不从之。高崇文平蜀,从事坐累多伏法,惟从以拒辟免。元和初入朝,累迁吏部员外郎。
从气貌孤峻,正色立朝,弹奏不避权幸。事关台阁或付仗内者,必抗章论列,请归有司。选辟御史,必先质重贞退者。改给事中,数月,出为陕州大都督府长史、陕虢团练观察使、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入为尚书右丞。
淄青贼平,镇州王承宗惧,上章请割德、棣二州自赎,又令二子入侍。宪宗选使臣宣谕,以从中选。议者以承宗罪恶贯盈,每多奸谲,入朝二子,必非血胤,人颇忧之。从次魏州,田弘正以路由寇境,欲以五百骑援之,从辞之。以童奴十数骑, 径至镇州。于鞠场宣敕,三军大集。从谕以逆顺,辞情慷慨,军士感动,承宗泣下,礼貌益恭,遂按德、棣户口符印而还。
其年八月,出为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监军使知上意欲大用之,每为中贵传达意旨,欲其赂遗,从终不答。穆宗即位,召拜尚书左丞。长庆二年,检校礼部尚书、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节度等使。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党项羌有以羊马来市者,必先遗帅守,从皆不受,抚谕遣之。群羌不敢为盗。四年,入为吏部侍郎,寻改太常卿。六年十月卒,赠司空,曰贞。
(《旧唐书 崔从传》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B.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C.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D.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释褐:褐,泛指粗布衣服,古代贫民多穿粗布褐衣。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B.御史:官职名,自秦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C.鞠场:“鞠”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鞠场”指古代以脚蹴、踢皮球的活动场。
D.谥:古代君主、大臣、文人等死后,朝廷据其品德业绩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崔从学习努力刻苦,即使断绝了粮食,他和哥哥采摘橡实野果,喝泉水,在简陋的屋子里栖息,也没有停止读书。
B.崔从不畏惧权贵。他弹劾不避开有权贵受皇帝宠爱的人,甚至有时候坚持原则,请求一定把相关人员交归有司处理。
C.崔从非常有胆略。仅带着十多个仆从,就径直赶到镇州,给不稳定的军队传达皇帝的命令,最终感动了军士,顺利完成了使命。
D.崔从为官清正廉洁。他任御史大夫等官职时,监军使劝他向高官行使贿赂,他始终不答应,后在别任上也不接受前来贸易的党项、羌族人给他的馈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忧免,弟兄庐于父墓,手植松柏。免丧,不应辟命。
(2)高崇文平蜀,从事坐累多伏法,惟从以拒辟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李翱《杨烈妇传》)
(注)(1)发布命令    (2)爨:cuàn 烧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B.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C.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D.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小题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之“左”意指左丘明,春秋时期楚国史官,传说为姜子牙的后裔。
B.《左传》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上承《春秋》下启《史记》,与同体例的《国语》成书时间相当,思想倾向基本一致。
C.《左传》之“传”为“解释”“阐发”之意,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 三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同属儒家经典“十三经”。
D.纪传体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二十四史绝大多数都属这一类。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坟墓存 朝济而夕设版B.府库皆财也  吾还也
C.重赏令死士  其无礼于晋D.之千钱 失其所,不知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   )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小题6】将下面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