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杭检讨遗事
[清]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贵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⑦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  “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其幺么③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④,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⑦,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⑤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  “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①伉爽:刚直豪爽。②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③幺么:微小。④鹾(cuó)使:盐运使。⑤邸报:朝廷官报。⑥头:临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预焉预:准备
B.以实学课士子课:教授
C.以索贯之贯:穿连
D.业知不可掩业:已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杭世骏“伉爽”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能面责人过
②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③两手非墨污即铜绿
④先生掷出之,不顾
⑤最不喜读邸报
⑥时先生以扇自障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杭世骏参加选取直言御史考试,指出朝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弊端,惹了笔祸,同僚替他担心,他竟不以为意。
B.杭世骏放归以后,长期在扬州安定书院教授学生,养家糊口,闲暇时闭门写书,平时还喜欢积藏铜钱。
C.杭世骏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对与他同榜登科的人做了朝廷大官进行挖苦嘲讽,借以发泄心中的不平。
D.杭世骏回钱塘,有一次与年轻人玩赌博游戏,被去拜访他的钱文敏碰上,杭世骏借口家居狭窄,拒绝了他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4分)
(2)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5-05 06:5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鞅欲变法,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集市)
B.令行期年(一周年)
C.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不便者以千数(助词,的)
D.明日,秦人皆趋令(第二天)
【小题2】与“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B.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C.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D.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小题3】卫鞅斥责乱法之民,将他们“尽迁之于边”是因为  
【小题4】从最后一段看,作者将卫鞅的变法记述下来的目的是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2)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同类题2

课内语段阅读(12分,选择题每题3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共其乏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敛赀财以送其行拜送书于庭
C.得间奔真州独五人之皦皦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小题2】下列划线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焉用郑以陪邻 ②既封郑 ③相如广成传舍 ④乃使其从者褐 ⑤缒而出 ⑥卒见相如 ⑦大王必欲臣 ⑧蔺相如曰 ⑨盘游
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⑨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②⑨/④⑧/③⑤⑥/⑦D.①/②⑦⑨/③④⑥/⑤⑧
【小题3】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同类的一项是 (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何以知之D.死生,昼夜事也
【小题4】下列句子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故事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情节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
B.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C.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D.本段是说退秦师的关键。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从灭亡郑国和保全郑国两个角度,苦苦哀求秦穆公,最终让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从属二主
B.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
C.若不秦,将焉取之   削减
D.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无礼于晋 敢烦执事
B.臣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C.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
D.郑人盟    失其所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D.以乱易整,不武

同类题5

阅读《勾践灭吴》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其父母昆弟而誓之   致:走到
B.将帅二三十子夫妇以   蕃:从事农业生产
C.当室者死,三年其政   释:免除
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     食:给……吃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
A.寡人不知其力不足也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B.以暴露百姓之骨中原   南至句无,北至于御儿
C.将帅二三子夫妇蕃     将名者告,公令医守之
D.达士,洁其居 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小题3】下列各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勾践说于国人曰
勾践劝勉越国百姓说
B.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
于是勾践埋葬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就去祝贺
C.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然后勾践降低自己的身份待奉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夫差的仆隶,用自己的身体做夫差的马
D.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
越国年轻人外出游玩,勾践没有不给他们吃的,没有不给他们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