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壁垓下军:驻扎
B.骑能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C.项王自不得脱度:估计
D.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分其骑以为四队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B.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不忍杀之,赐公
C.籍不愧于心乎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D.吾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
【小题3】下列各项的句子和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A.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题4】下列各项中都能表明项羽“视死如归”的一项是( )(3分)
①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②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③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④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⑤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小题5】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多情善感。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B.项羽极端自负。“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在只剩百余人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
C.项羽骁勇善战。在东城溃围的快战中,项羽的每次行动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而楚军只损失两人,项羽确实勇猛无敌。
D.项羽知耻重义。渡江西征时子弟八千人,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怜爱又有什么脸面?纵使他们不说什么,心中也是愧疚难当,于是自刎。
【小题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24 03:03: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小题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安居
B.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劳
C.沛公又不受 让:责备
D.沛公其计,从之    然:认为……是对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先于其他诸侯进入咸阳,他本来想留在秦宫中休息,后经樊哙、张良劝阻,下令封好秦宫财物和库府,退军霸上。
B.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刘邦有政治才能,并且能以“柔”来得民众之心;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翻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它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⑤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注释】①寤:通“牾”,逆,倒着。②岩邑:地势险要的城镇。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④暱:同“昵”,亲近。⑤繄(yī):句首语气词。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恶之   恶:讨厌,厌恶
B.蔓,难图也 图:图谋,谋取
C.夫人将启之 启:启发,启迪
D.君何患焉   患:担心,忧虑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为之请制/遂为母子如初
B.先王之制/况君之宠弟乎
C.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段入于鄢
D.其谁曰不然/其乐也融融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姜氏)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没有同意。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姜氏多么让人讨厌啊!不如早点给她安排个地方。
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主的局面,您将怎么做?
D.无庸,将自及。
【小题4】用斜线(/)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颍 考 叔 为 颍 谷 封 人 闻 之 有 献 于 公 公 赐 之 食 食 舍 肉 公 问 之 对 曰 小 人 有 母 皆 尝 小 人 之 食 矣 未 尝 君 之 羹 请 以 遗 之。

同类题3

【甲】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选自《左传》)
【乙】大夫叔詹进曰:“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秦若退师,晋势已孤,不足畏矣。”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但其老不见用。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问:“是何人?”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辨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乃受命而出。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不堪也   堪:忍受
B.乞主公加礼而遣之   加礼:厚于常规的礼仪
C.佚之狐在旁赞言曰   赞:参与
D.强为寡人一行 强:勉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B.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C.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D.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B.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的话语,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烛之武被举荐去退秦,虽发了一番牢骚,但由于郑伯的软硬兼施,他最终“受命而出”。
D.两段文字叙述的是同一事件,但甲文是史书,叙事概括;乙文是历史小说,叙事详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课内古文选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与 责备    B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
C丘也闻有国有者 诸侯的封地  D今由与求也,夫子辅佐
【小题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伐?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B.则修文德来之久之,能足音辨人
C.而谋动干戈邦内孔子沐浴而朝,告哀公
D.且在邦域中矣臣不胜犬马怖惧
【小题3】对文章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尖锐指出季氏的忧患在萧墙之内,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B.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C.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颛臾以后来攻打鲁国。
D.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小题4】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D.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愿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小题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