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日:“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①王曰:“为三者,秦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同,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
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 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貳言②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
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 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乃命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器。”吴人不许。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籥③”,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吴人许诺。王曰:“蠡为我守于国。”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毫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般。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
(选自《国语·越语下》,有删节)
(注)①持盈:保持昌盛富强。定倾:转危为安。节事:节制行事。②贰言:惑乱视听的言语,异议。③委管籥:把越国国库的钥匙都交给吴王。委:交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作:兴起 |
B.今君王未盈而溢 溢:水漫出来 |
C.人之所卒也 卒:终,结束 |
D.请士女女于士 女:以女嫁人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胜,栖于会稽 室西连于中闺 |
B.随之以国家之重器 醉则更相枕以卧 |
C.因时之所宜而定之 不如因善遇之 |
D.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从勾践即位三年便欲进攻吴国,虽有范蠡两次进谏,仍一意孤行,导致兵败五湖,不得不退守会稽山写起的。 |
B.文中写范蠡为勾践谋划复兴国家之道,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他主张顺应自然,掌握规律,发展生产,终于使越国逐渐繁荣昌盛起来。 |
C.范蠡主张的“与天”“与人”“与地”思想并不是消极出世的思想,而是根据自然规律和形势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 |
D.本文以记言为主。在此前提下,却能要言不烦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越王勾践纳谏的始末,表现其知错能改、折节下士的可贵品质。 |
【小题4】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
(2)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