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曰:“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吏民,封府库,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也固:坚决
B.不如因善之遇:对待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绳索
D.乃以秦王属:交付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B.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因人之力敝之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C.始怀王遣我,固能宽容D.唯恐沛公不秦王
若舍郑为东道主     击破沛公军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西入咸阳B.沛公默
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沛公其计,从之
C.秦地可尽D.吏民,封府库
沛公欲关中 不然,何以生此
【小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C.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弃市:丢弃在市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制度
【小题5】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与君少长?”与“籍何以至此!”两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B.“君安与项伯有?”与“沛公以樊哙、张良”中,两个“故”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中的“近”与“父老秦苛法久矣”中的“苦”都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两句中,均含有通假字。
【小题6】汉高祖刘邦的为人行事,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3分)
【小题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处断句。(限8处)(4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06 04:0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鸿门,曰哙拜,起,立而饮之
B.军中无为乐项王未有
C.臣韩王送沛公窃大王不取也
D.项王按剑跽曰劳苦功高如此
【小题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①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杀人如不能
③而听细说   
④此亡秦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荆轲樊於期头函 奉:捧着
B.乃引其匕首秦王 提:掷击
C.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皇帝
D.乃欲以生之   劫:强迫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图穷匕首见
B.手共搏之 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使毕时青,取之于蓝而青
D.因左手把秦王袖 而右手持匕首揕
【小题3】以下六个句子,全都表现荆轲“勇猛之士”的一组是(   )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秦武阳色变振恐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A. B. C. D.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主要描绘荆轲与秦王的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献图时,一“顾”一“笑”一“前”,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表明他的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
B.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C.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式。一个人,一把匕首,把偌大的秦廷搅得上下惊慌,乱成一团。
D.作者主要从正面描写了荆轲的语言、行动和神态,从而表现了荆轲临危不惧的气度和品质。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吗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与?过:过错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主管祭祀的人
C.丘也闻有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
D.安无倾:倾覆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望民多于邻国也黄鹤飞尚不得过
B.何以伐?因长句,歌以赠之
C.则修文德来之斧斤时入山林
D.龟玉毁椟中冉有、季路见孔子
【小题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大乎?”魏徵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散骑常侍刘洎上书谏曰:“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相悬,拟伦斯绝。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慈颜,凝旒以听其言,虚襟以纳其说,犹恐群下未敢对扬,况动神机,纵天辩,饰辞以其理,援古排其议,欲令凡庶何阶应答?臣闻皇天以无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老子称‘大辩若讷’,庄生称‘至道无文’,此皆不欲烦也。是以齐侯读书,轮扁窃议,汉皇慕古,长孺陈讥,此亦不欲劳也。且多记则损心,多语则损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须为社稷自爱,岂为性好自伤乎?”太宗手诏答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
(选自《慎言语第二十二》)
【注】①凝旒(liú):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在这里有凝神倾听之意。②窃议:批评。③讥:指出。
(1)【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必书,言存左史举:举止
B.陛下若一言于道理乖:违背
C.陛下降恩旨,慈颜假:假装
D.饰辞以其理折:挫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即思此一言百姓有利益否乃设九宾礼
B.一言不善,人记之此鸟不飞已,一飞冲天
C.小事尚尔,况大乎不敢以富贵骄士
D.援古排其议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B.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C.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D.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唐太宗与臣下关于“慎言语”的几番对答,文辞浅易,表现了臣下敢于直言进谏的品行和唐太宗善于纳谏的风度与境界。
B.给事中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不要随意言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
C.文章中,唐太宗对于“慎言语”的认识比较清醒,他对杜正伦“赐彩百段”,对刘洎针对自己“好辩”缺点的劝谏表示虚心接受。
D.本文阐释了“慎言语”对于皇帝与庶民百姓来说都具有重要性;文章叙议结合,有引述,有举例,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
②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