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颇易,且降矣与:对付
B.奢不能难:反驳,质问对方
C.妾请无随坐: 坐下
D.二奇兵以劫之张:布置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赵王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箕踞骂曰
B.赵战不利,筑壁坚守以待救至人之力而敝之
C.军吏无敢仰视者是寡人过也
D.兵,死地也,括易言之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3 02:13: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尚志斋说    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志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逾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写“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正鹄,靶心。鹄,读g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审:果真
B.有志者,事竟成竟:竟然
C.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尚:崇尚、重视
D.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偶:配偶、伴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嫚焉以发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D.尤非有志者不能也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必须向老师学习,向朋友学习,向书本学习,弄清楚道理。
B.文章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只要立志了,就会拥有众多的朋友。
C.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即使做再简单的事情,他也是难以成功的。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和断句(9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 毛 物 多 相 类 者 吾 欲 买 而 代 之 是 不 信 而 欺 吾 王 也 欲 赴 他 国 奔 亡 痛 吾 两 主 使 不 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①鹄:读hú,指天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是岁也,大将军(指卫青)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
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诏诛浑邪王诛:指责
B.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裨:副(将)、偏(将)
C.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传:传车,古代驿站上专用的车
D.有气敢任任:担当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B.①斩其欲亡者八千人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①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小题3】(小题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明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的一组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②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③对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④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⑤无子,绝,国除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④⑤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时,做了皇帝的侍中。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军数百里,去夺取战功,杀俘敌人很多。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做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5分)
②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B.将焉取之之:指代土地
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厌:厌烦
【小题2】下面句中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焉:代词。哪理。
【小题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客的主人行装
B.宴请的客人行装
C.宴请的客人使者
D.招待过往的出使的人
【小题4】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②缩酒:渗酒,滤酒。
【小题1】 对下列四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君之涉吾地也    虞:忧虑
B.师进,于陉 次:临时驻扎
C.楚子使屈完师 如:往,到……去
D.屈完与诸侯 盟:订立盟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齐侯诸侯之师侵蔡  五十步笑百步
B.昭王南征不复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C.君问诸水滨 吾还也
D.君惠徼福于敝邑社稷 买五人头而函之
【小题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率领军队打败蔡国后,又前去攻打楚国。楚国派出使者到齐军与其交涉,认为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不应该攻打楚国。
B.齐国面对楚国使者的质疑,大臣管仲以从前召康公命令先君大公有权征讨五侯九伯,且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周昭王南征未还,给予楚使以答复。
C.楚国使者回复管仲的所谓的理由时据理力争非常有力,齐国所率领的诸侯军队不得不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D.屈完和齐侯检阅齐国军队时,屈完面对对方军队摆开的阵势表现得不卑不亢,最终说服了齐桓公订立了盟约,表现出了优秀的外交能力。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