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根源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
C.逸可以亡身豫:安乐
D.夫祸患常积于微忽:忽视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世言晋王将终也臣壮也,犹不如人。
B.未及见贼士卒离散归求救国之策
C.而皆背晋归梁敛赀财送其行
D.而智勇多困所溺不能容远近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4】就本文内容来看,本文议论的是哪个时代的事情?导致庄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具体事情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0 02:2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小题2】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3】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是
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4】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小题5】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5分)
译: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5分)
译: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
译:

同类题2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后面题。(14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以其无礼于晋B.吾其还也
C.君知其难也D.又欲肆其西封
【小题2】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小题3】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2分)
例:夫晋,何厌之有
A.邻之厚,君之薄也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C.以其无礼于晋D.竖子不足与谋
【小题4】翻译语句(8分)
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失信

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磐。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他日下宫之舄阕①,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②,要之明神,不敢亵之。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威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至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舄,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怒,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磐,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选自《郁离子· 尚诚篇》

注 ①舄阕:柱脚石 ;阕,通“缺”。   ②方物:土产。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之以     币:钱财
B.君图之     惟:只是
C.命后夔取而之郊外   荐:推荐
D.土作贡     任:随便地用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之石,无以为之磬 夫人之力不及此
B.孟尝君馆泗滨人置石于外朝  位尊无功
C.君用奚为哉 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D.诸侯之客闻有皆去  曾不知老将至
【小题3】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将以为下宫之
B.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
C.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
D.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不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组是( )
①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 ②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③孟尝君以其石为之
④命驾趋谢客,亲御泅滨人  ⑤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A.①③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④⑤
【小题5】对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封于薛,他要“崇宗庙之祀”,于是派使者来到泅水滨,“以币”向当地人求取美玉。
B.泅滨人得知孟尝君将用本地美玉制磬后,大喜,告于其父老,举行斋戒肃拜使者,派了辆车把美玉送给送给了孟尝君。
C.孟尝君得到美玉后却食言,拟用美玉作垫脚石。泅滨人得知后,责备孟尝君,不辞而别。诸侯 之客闻有此事,都离去了,招致秦楚伐齐之祸。
D.本段文字告戒统治者凡事不可以不慎,取信于民重要,取信于贤士更重要。统治者一旦失信于人,知错能改,仍不失为贤君。
【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来人敬请于下执事。
②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至鸿门,曰(_________) ②令将军与臣有(_________) 
③军中无以为乐(_________) ④亚父南向坐(_________)
【小题2】选出对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令将军臣有郤   ②因留沛公饮   ③击沛公于坐   ④留沛公与饮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4】请用一个成语加以概括上述文字的内容。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钞《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④

(注)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梁祖( )
(2)且游猎日不回( ) 
(3)既自回( )
(4)宜乎贻子孙!(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中外情何以堪B.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沛公居山东D.则束载、厉兵、秣马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谓门客梁震曰 尔无忘乃父之志
B.龙德已来求安活   学不可以已
C.可子孙之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筑西面罗城 良入,具告沛公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2)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小题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
【小题6】从高季昌的话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