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完成题目。
既罢,归国,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B.且相如贱人素:向来、本来
C.而相如叱之 廷:朝廷
D.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意动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功大弱天下之民
B.君畏匿之耻学于师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相如持璧却立
D.不知将军宽至此也蚓无爪牙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面对舍人的进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明自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
B.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体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和英勇不屈,在对待与廉颇的矛盾时,蔺相如则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的一面。
C.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缺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言论后,能够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出他的爱国思想,因此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D.本文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进行集中叙述,非常重视详略主次的安排,集中描写蔺相如,又穿插对廉颇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题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9 05:08: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函:匣子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C.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狠毒,刻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①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    ②遂私见樊於期臣
C.①可以解燕国患 ②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D.①伏尸哭,极哀 ②今行无信
【小题3】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夫晋,何厌之有?B.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题目(选择题每题1分,翻译每题3分。共21分):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第2页 共5页
(二)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画横线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且君尝为晋君矣赐:赏赐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扩展、延伸
C.士皆目瞋:眼睛斜视的样子D.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车:跟着车子跑
【小题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夜缒而出,见秦伯。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大王来何操?D.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小题3】 下列各组句子,画横线的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焉用亡郑陪邻具告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
D.朝济夕设版焉于是荆轲遂就车
【小题4】与例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烛之武)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大礼不小让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为?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D.今太子迟之,请别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函陵 (军队)
B.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C.何之有 (厌倦)
D.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C.氾南,氾水的南面。古代常以山水来表述地理方位,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如《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D.在周朝的时候,诸侯国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晋国是侯等,秦国是伯等,所以叫晋侯秦伯。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化解危机。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