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随
B.至鸿门,谢曰谢:道歉
C.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D.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如:往、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
C.樊哙侧其盾以撞吾其还也。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竖子不足与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得复见将军于此。
D.夫晋,何厌之有?沛公安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3 03:0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缺乏的东西
D.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小题2】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晋函陵
A.若郑而有益于君B.秦伯说,与郑人
C.越国以鄙D.且君尝为晋君
【小题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客的主人 行装B.招待过客的主人 使者
C.请客的主人 使者D.招待过客的主人 行装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晋国把城池划过去给秦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其族行,曰:“虞不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假:借
B.虞不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
C.黍稷非,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
D.大伯不,是以不嗣 从:跟随(《烛之武退秦师》“公从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将虢灭,何爱于虞
B.①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②宫之奇其族行
C.①桓庄族何罪 ②虢,虞表也
D.①师还,馆虞 ②且虞能亲桓、庄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以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B.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D.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2)遂袭虞,灭之,执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