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
(1)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2)范增数王()
(3)击沛公于坐()
(4)人之力而敝之()
(5)军中无以为乐()
(6)沛公起厕()
【小题2】下面分析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A.樊哙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先发制人,使项羽陷于“不义”,表明即使刘邦在关中称王也是合法的,然而刘邦不这样做,这是对项羽极大的尊重。
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如此一说,刘邦不动声色,回去立诛曹无伤,断了项羽一条眼线。说明项羽心无城府,缺乏政治远见。
C.刘邦会亲自到鸿门赴宴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有项伯说情,项羽不会杀他。
D.“范增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可见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做事优柔寡断。
【小题3】(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7 10:3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注释:
①超:跃过,跳过
②乘韦:四张熟牛皮,弦高以此作为引礼
③吾子:敬称,您
④脯资饩(xì)牵:干肉,粮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贸易
B.吾子淹久于敝邑 淹:留
C.左右免胄而下 下:攻占
D.厉兵、秣马   秣:喂牲口
【小题2】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B.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C.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D.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其它句子不同的是(  )
A.王孙满尚幼,观之
B.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C.郑之有原圃
D.攻之不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游说六国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小题1】对下列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不下纴:指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
B.式于廊庙之内:式,用;廊庙,指朝廷。
C.未战一士:没有让一个士兵去打仗。
D.使赵大重:使赵国的国力强盛起来。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形容枯稿B.简练以为揣摩
C.山东之国D.嫂蛇行匍匐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引锥自刺股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B.抵掌谈,赵王大说   君将哀生之乎
C.当秦隆,黄金万镒为用 虽我死,有子存焉
D.诸侯相亲,贤兄弟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   )
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②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③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④式于政,不式于勇
⑤转毂过骑,炫煌于道
⑥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肆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2)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鸿门宴(节选)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小题1】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小人的谗言
C.坐须臾,沛公起厕如:去
D.从郦山下,芷阳间行道:道路
【小题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刘邦智谋的一项是(3分)
①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刘邦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纵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和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
人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6分)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4分)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B.且贰于楚也
C.子犯请击之D.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愿得而腊之以为饵
【小题3】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1)既东郑  又欲肆其西
(2)公从   臣壮也
A.(1)相同,(2)不同B.(1)不同,(2)不同
C.(1)不同,(2)相同D.(1)相同,(2)相同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D.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
②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甲)趋西场,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乙)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海帮赖以安堵。
③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④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
⑤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
﹝注释﹞①噍(jià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②于戏:语气词,表感叹。
【小题1】以下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迨己未夏   等到
B.遂薄如皋   逼近
C.俘斩者三百有奇   奇特
D.无问远迩   近
【小题2】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   )内。
甲:少顷,贼(   )趋西场   乙:贼(   )不敢通
A.终   果
B.遂   则
C.则   遂
D.果   终
【小题3】下面各项虚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   因击沛公于坐
D.公乃选轻车数百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4】下面分析错误的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倭寇来势像风火一样猛烈。
B.根据第⑤段信息,若“刘公”与朋友相聚,“刘公”应自称为景韶或白川,朋友还可尊称“刘公”为子成或白川(或白川先生)。
C.刘公为人深沉刚毅,深思远虑,智谋过人。
D.刘公面对来犯倭寇,首先控制要害之地,切断倭寇向西之路,逼迫倭寇进入西场埋伏圈。之后在两场冲乱倭寇阵型,对其形成包围之势;在刘庄进兵围攻倭寇。并留下一个缺口;最后在仲家园全歼倭寇。
【小题5】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项是(   )
(1)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   下联:
(2)上联: 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A.(1)平倭寇颂万载伟业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
B.(1)平倭寇歌百年功绩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千秋安
C.(1)灭倭寇歌万载伟业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千秋安
D.(1)平倭寇颂万古雄师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
【小题6】对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
刘公向众将宣讲作战意义、鼓舞斗志,奋不顾身,亲自统兵(作战)。
B.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那么此次西场大捷又怎知不可保(我)数年无忧呢?
C.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
区区一块石碑,不能值得刘公尽心关注!
D.蒙古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
我询问各位父老,他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刘公消灭贼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