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B.且贰于楚也
C.子犯请击之D.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愿得而腊之以为饵
【小题3】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1)既东郑  又欲肆其西
(2)公从   臣壮也
A.(1)相同,(2)不同B.(1)不同,(2)不同
C.(1)不同,(2)相同D.(1)相同,(2)相同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D.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4 03:4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帮助
B.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削减
C.君图之   唯:只有,仅有
D.因人之力而之,不仁 敝:蒙蔽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失其所与,不知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晋函陵,秦军氾南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B.既东郑     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越国以远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大王
D.缒而出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何厌之有
C.群臣侍殿上者
D.君安与项伯有故
【小题2】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佚之狐和子犯分别为郑国大夫和晋国大夫。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B.“寡人”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C.“侯”“伯”是古代爵位称呼,西周春秋时期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第三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充分陈述了秦、晋、郑之间的三角利害关系,准确、深刻而又独到,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了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准确地利用了对方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
B.烛之武游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首先,坦言知亡,避其锐气;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其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C.烛之武游说的成功还取决于语言的得体。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本是求人,却能够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可谓是有理有利有节有体,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游说使命。
D.烛之武对秦、晋两国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他见秦穆公之后,只字不提郑国利益,在以“利”攻其心理,以“害”巧析形势的同时,始终不忘离间两国关系,始终用历史事实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从属二主) 诸侯之列(并,列)
B.晋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秋毫不敢有所(接触) 朝而夕设版焉(渡河)
D.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次) 又欲其西封(扩张)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缒而出,见秦伯B.济而夕设版焉
C.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小题3】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小题4】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且焉置土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厌之有 厌:讨厌
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陪邻?
B.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贰于楚也 ‚尝为晋军赐矣
D.无能也已 ‚且尝晋军赐矣
【小题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敬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D.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